第三屆數位島嶼攝影比賽
城市: 經由歷史文化醞釀,每座城市都擁有不同的姿態與氣質,《數位島嶼》邀您拿起相機,透過鏡頭描繪您所看見的台灣城市風情。
交通: 藉由交通工具,人們得以翻越山谷、悠遊水上、甚至翱翔天際。《數位島嶼》與您一同記錄台灣的交通景觀。
校園: 吟唱歷史人文,學習數理科技,校園裡藏著多少動人記憶?!《數位島嶼》與您一起補捉校園內生命跳動的顏色。
城市
第一名:一座島嶼上的城市,台北
charlie 攝
對於一個每天生活就在台北的當地人來說,台北會有什麼你是知道的,那種熟捻就好像在一起很久的戀人們,既沒什麼特別期待也沒什麼好說的。當一切都理所當然都存在著的時候,某一個頃刻之間回頭望了一下,你好像發現了什麼,然後你思忖了一下,突然之間你也就明白了…。 你看見一直在那裡的台北的天空和太陽底下台北的衰敗、台北那世界知名的與那不為人知的;你當然了解台北的光、或暗處裡那某種關於迷信的,以及那些新舊建築並存著的角落;但你也突然發現台北是有線條的,幾何的、直線的、居然還有網狀的;你還意外發現有一部份的台北不是你以為的那樣,比如說她在朦朧之中蓄含著詩意的風情…於是你明白:對於台北這個熟悉的戀人,她那些所有的美好與不完美、瑕與疵,你其實一直是愛戀著的。
第二名:瞧見基隆河
帥哥 攝
基隆河全長86公里流經台灣北部,流域面積為501平方公里,為大台北地區主要河川之一。基隆河集水區涵蓋基隆市、台北縣及台北市,但台北市由於人口密集度最高,影響基隆河水質最深。基隆河畢竟與大台北的歷史和文明沿著淡水河系開展,如何對待這條母河,象徵台北市民的器度和胸襟。整治固然有速成之道,1987年拍了第一張基隆河[汐止渡船]黑白照片,21年來瞧見台北市成為水岸都市的願景時,市民也該理解到,永續經營必須靠每一分子的持續努力。基隆河整治才能成為市民運動,也才能成為台北人的驕傲與最佳休閒。
第三名:城‧視
croter 攝
『它之所以難忘不是因為它在你的回憶裡,留下了不尋常的意象。……乃是一點一滴地停留在你的記憶裡,讓你記起綿延相繼的一條條街道,……』---看不見的城市 / 卡爾維諾
我們所居住的地方,稱作『城市』,每天在這裡來回穿梭,有一天突然發現,我所深深留在記憶的城市並不是哪些城市偉大的景觀與建築,美麗壯觀的城市我想那屬於旅人明信片的範疇,我不是這城市的旅人,只有記憶裡那些碎片般的時刻,稍稍可以讓我被拋出這個城市的時刻,緊握著鄉愁的想像線索。
優選:台灣生命力
719 攝
從都市到鄉村,台灣各地風情皆有其獨特樣貌,城市的繁華,鄉村的寂靜,走遍台灣,才知道美麗寶島的風情。作者的創作理念,都是藉由攝影,為台灣各地的生命活力留下珍貴影像,以古蹟而言,今日不積極拍攝,明日可能成廢墟,當然拍攝只有紀錄,融入個人的構圖思維與內心情感,才能突顯不同創作者的呈現手法,讓影像發展多元化,而非一成不變。
優選:鹿港光影
joy 攝
鹿港對我這個鄉下人來說,它是十足的「城市」,我期望很多人在這裡找尋他們自己的文化涵養之外,這個城市能夠更現代化,也更有優質的生活領域。
這個系列的作品,我主要要是描述鹿港這個小鎮,很多人們來這裡拜拜之外,很多人也來這裡尋求心靈上慰藉,文化的根基,基至休閒的活動,使這個在人們心中相當古老的城市,注入~這就是鹿港光影。
優選:台北西門町的多元文化
lemay 攝
西門町地名來自日據時代,當時的居民大多居住於台北城內,而西門區域就是最他們的休憩場所;西門町早期以電影院為最主要的商業活動,由於台北市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許多機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漸沒落。90年代後期,台北市政府將西門町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並在週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才又將青少年拉回這個區域;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簽唱會、唱片首賣會登場,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等活動也常常可見。另外,西門紅樓緊鄰西門町徒步區,是1908年所建的台灣三級古蹟,而該古蹟建築最獨特地方,就是其外觀為每正立面8m。也因此,該建物於日治時期通常被稱為八角堂。現今的西門町不但見證了歷史,還是新一代流行文化的帶領者,許多懷舊的中老年人在此回味往事,也有打扮新潮的年輕一代在這裡爭奇鬥豔;除了年輕人與光鮮亮麗的店面外,其實還有很多不一樣的景觀,譬如沿途有很多街友,以及流浪漢,甚至還有約莫三十出頭的年輕人。多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在此交流,滿足了不同需要的族群。
優選:城市
wtc 攝
高雄市舊稱打狗,是平埔族原住民竹林音譯。高雄港於1680年代左右開港,日據時期開始有計畫地將高雄建設成港口都市,光復後經歷任政府大力整建使高雄成為現代化港口都市;近年來在「市港合一」政策的推動下,休閒設施的整建,加上許多重大公共建設與捷運的完成,以及在政府的規劃下愛河、前鎮運河成功的整治,使得城市面貌產生不少正面的質變,文化、休閒設施也越來越豐富。
擁有大都市現代風格的高雄市,旅遊景點的豐富令人目不暇給,如高雄85大樓、高雄市忠烈祠、柴山自然公園、城市光廊、旗津風景區、蓮池潭、金獅湖、玫瑰聖母堂、市民藝術大道、西子灣風景區、河港親水公園、瑞豐夜市、愛河之心(如意湖)、夢時代購物中心、旗津天后宮等等。讓民眾在高雄感受到更豐富的藝術氣息變美的高雄市,值得慢慢欣賞。
優選:迎向陽光的城市
vivian 攝
因為地球上的能源的被我們人類大量開發利用,也造成地球的能源一天一天、一點一滴的枯竭殆盡,我們不能再置身於事外,因為地球只有一個,美麗的寶島台灣也一樣只有一個,如果我們的城市能夠大量的使用再生能源,將可以有效的幫助地球調養生息,如此也才能讓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台灣、我們的城市不虞匱乏也能生生不息,並永續發展與生存!
本系列作品拍攝地點主要城市以台南縣新營市為主,因為新營市是台南縣政府的所駐地,台南縣政府這幾年來大力推動綠色能源的使用,縣府自己也扮演火車頭的角色,首先將縣府辦公大樓與週邊公共設施採用太陽能發電,這在台灣屬於農業大縣的台南縣,能夠推廣並大量利用科技的綠色能源算是一項創舉!所以本系列作品-『迎向陽光的城市』,正代表著新營這個城市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並擁有著與眾不同的姿態與氣質!
入選:眷戀
小強 攝
春夏之交,和煦的午後,經過一處靜謐的村落—「金城新村」,不知是大夥兒都在睡午覺,還是誠如以前所言眷村的人喜歡待在竹籬笆裡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巷弄間空無一人。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跟著閒情逸致的小狗,進去一探究竟。
沿著羊腸小徑,觸目所及皆是由紅磚砌成的圍牆,以及那一家一戶井然有序的特有建築排列,膽小的我,也只能從牆外捕捉到屋內庭院一隅,春風徐來,揚起正在曬日光浴的衣物,優哉游哉,心情好自在。煞那間,兩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奔馳到大樹底下,喜歡拍照、一點都不怕生的兩人,當起我的小小模特兒,她們的童言童語逗得我開懷大笑,眷村裡洋溢著一片歡笑聲。最後,和兩個小妹妹依依不捨說掰掰,騎著騎車,離開這屬於新竹獨有的眷村新貌。我想往後看著相片,我會對這一切有所眷戀。
改建後的金城新村尚還保有眷村的舊味道,圍繞在周圍的是一圈現代高樓大廈,而這是喧囂的都市所沒有的氣息。
入選:城內、城外
方土 攝
清末時代的「台北城」與「艋舺」,是北台灣最繁華的區域,也是台北都市發展的起源地;孩提時代,在大人們的對話中,不時耳聞到有關「城內」的許多新鮮事;自此,對「城內」的種種憧憬,在幼小的心靈逐漸滋長,殊不知所謂的「城內」,指的正是日後我的工作所在地──『博愛特區』一帶。 如今,因工作的關係而換成自己常在「城外」與「城內」兩地往返,隨著社會的進步,早已分不清何處是「城內」、「城外」了;而城牆早已在日治時期被拆去蓋台灣總督官邸、台灣銀行及台北監獄等,取而代之是一紙行政命令,將一塊由中華路、愛國西路、中山南路及忠孝西路所圍成的區域,劃分出所謂的『博愛特區』── 一個不存在地圖上的區域名稱,卻對現今國家的運勢及2,300萬台灣人民的生計有著實質的影響力。但是,「艋舺」──我的故鄉「萬華區」,自淡水河岸逐漸淤積後,市況日趨凋敝,不復往日商旅雲集的風華,而淪為台北市最老舊、貧困的社區之一;兩區的境遇大相逕庭。
『城內、城外』此系列作品係以兩張照片為一組,共分七組標題、由十四張分別拍自「城內」(博愛特區)、「城外」(萬華區)的影像所構成。七個標題:「信念」、「崇拜」、「童趣」、「投入」、「活力」、「互動」及「摯情」,是我對工作所在地及家鄉的「濃縮印象」,我想這些也是促使城市進步的部分要素;影像構成部分則以「異中求同」、「相互呼應」的手法,期能達到「『圖』簡意『深』」的境界。此外,刻意採「縱」、「橫」規律化的排列方式,除用以區隔不同主題外,亦求能收得視覺平暢之效。
不諱言的,此次作品所呈現的盡是光明、歡愉的一面,正如同敝人在「數位島嶼~會員聚落」站台簡介上所載的攝影理念:『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表面上看似平凡,但究其內皆蘊涵著深層的人生哲理,是值得我們去省思的;秉持「如是我見,忠實呈現」攝影原則,將至真至善美的一面,原原本本的呈現出來;願能為您在這影像雜陳的世界,留下「一方心靈淨土」。』。
入選:多彩之城
阿修 攝
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樓林立或是車水馬龍,但若用這第一印象來感受城市,不免就會顯得太過單到無趣了。城市是有生命的,它隨著自然的律動與人們的呼吸 ,其面貌多變了起來,綿密的交通網絡,像是極富形式美的律動;高聳入雲的建築,象徵人類文明的成就;錯落在城裡的古城門,見證了歷史的興衰,一旁寺廟裡的人們,卻說明在富足的物質外,追求形而上的心靈撫慰。然而城市的多樣性,也體現在文明與自然的並存上,流經城市的河流,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卻也是現代人休憩的場域;郊外的稻田,更是滋養城市文明的依靠,一個城市多種表述,城市可以是文明的、歷史的、生態的,新舊並存的多彩之城。
入選:城市與河
croter 攝
我幸運的居住在一座有河流的城市,比起城市本身,河流偉大多了,從前無怨無悔的接收城市有毒排泄物、被蓋上蓋子鋪上馬路不見天日….河流仍然不斷的帶著城市的體味流動著。到了今天,距離我們不遠的河,一樣低聲的前進,我們偶爾到它身邊散步,從它那邊帶回一點城市的靈魂。
入選:城市光跡
may 攝
城市之美在於它繽紛多彩的炫麗燈光,讓黑夜更添浪漫氣氛. 不管是都市裡的車水馬龍、大樓的明亮燈火、特別日子的火花慶典、點綴繽紛的河畔夜色,許多的精采跟驚喜,往往都在夜暮低垂太陽落下後,才正要美麗上映,置身都市叢林,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偷閒欣賞這屬於城市裡才有的奢侈華麗,可以讓都市人願意在夜裡仍不休息,也要共邀三五好友品嘗這炫目的城市光跡.
交通
第一名:見證台灣交通
阿梅 攝
台灣經濟的起飛和交通進步息息相關,從拍攝照片中有些交通工具是我們賴以養家活口的工具,有些交通工具則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我們因交通發達可訪遍台灣各地或旅遊或休閒或度假,更藉飛機或船舶到離島尋幽訪勝,交通帶來生活的各種便利,尤其高鐵興建更是縮短本島南北的距離。當然所有的照片均是歷史的見證,其中以ck124蒸氣火車和牛車為代表。希望藉由拍攝的角度能有視覺的美感。
第二名:大愛劇場
yiyen 攝
從油價持續攀升開始,每個人都展開省油大作戰,
所有大眾交通工具變得搶手,客運公司使出殺手鐗,打出低價策略。
每逢列假日,看著一班班塞爆的巴士,
等待卡位戰似乎是手頭緊的學生們,必須要學會的課題。
而需要南北奔波的皮鞋軍團們,
在打好領帶,套上白襪後,也充滿元氣的開始一天的挑戰,
早上在台北,中午在高雄,高鐵也成為他們節省時間,保留戰力的秘密武器。
如果你留意過這來來往往的人們,
你一定發現到在月台上總是上演匆忙、著急、開心、期待的戲碼,
異地的背包客、想家的新嫁娘、拼經濟的小業務,
都曾經参與過這段精彩的演出,
很多值得紀念畫面或感人的鏡頭總是會在這些場景出現,
不捨的親吻、祝福的擁抱、離別的淚水,
交通就這樣牽繫著人們的情愫,也讓人與人更靠近。
第三名:台灣鐵路公路交通景觀
垚哥 攝
台灣的鐵公路見證了台灣數百年來的發展史,更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之所繫,也是締造台灣經濟奇蹟的最大功臣,讓我們透過鏡頭了解台灣鐵公路之美與鐵公路走過的悠悠歲月!
走過無數歲月晨昏的新竹火車站,在暮色中繁忙奔波的人們,締造了台灣的繁榮與進步。而阿里山蒸汽火車重新整修後,行駛於森林中依舊英姿煥發,左側的火車翻覆殉難者紀念碑,靜靜的泣述另一頁鐵路滄桑史。
廢棄的鐵路隧道鐵橋,整修成鐵馬道獲得新生,是假日休閒的好去處,更是鐵馬通勤族上下班的最佳道路!藍天與白雲,美麗的鐵馬道,身處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隨著高速鐵路的通車,完成全島一日生活圈的夢想!也拉近了城鄉的差距,使人們獲得更大的交通便利!
潮來潮往的新竹東城門,在夜色中靜靜的見證這百年來的興衰,全台最高的合歡山公路,靜夜星軌車流不息照亮了黑色山脈。車來車往的清水系統交流道,在夜色中分外迷人,忙碌的流動車跡、滿天的彩霞也為這迷人的高速公路之夜增添顏色,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國道公路高架橋下,另一座圓拱橋更見證了台灣公路的工程史與工藝之美!
優選:城市的血脈
肥仔 攝
交通常常給人印象是繁忙的,便利的,但我想透過一些比較人性的角度去看,在水面上的船,雖然不比飛機、電車快,但它們呈現出來的是一種較為緩慢卻堅硬的感覺;港口邊、城市裡的船在繁忙的城市中透露出來的態度卻又相當不同;柏油地上的彎道,雖然比起直線來說麻煩了點,卻有人將它視為挑戰,同時也是柔軟的人生觀。
交通是城市的血脈,如果所有的血管以非常激烈的高速在行進,我想外在的樣子應該是非常嚇人,而且也無法好好的生活吧!所以除了便利、快速之外,我們也透過它們得到各種不同的悠閒、抒發,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想要走得很快,但偶爾停下來,好好休息,會走得更好更遠,所以也拍攝了船停下來的樣子,那是一種沉澱。整體主要想表現出舒服,不忙不亂的感覺。
優選:安全上道 人人有責
小軒 攝
交通是經濟的動脈,沒有了交通工具的運輸,人員和物資就沒辦法發揮應有的效率功能,交通工具有好幾種:有空中的、有河川的、有陸地上的,也有分速度快的、速度慢的,有大型的、有小型的…等各種不同功能種類的交通工具。
就一個城市中,最能顯示城市的人文、文化、習俗、地理…等知識的指南針,就是計程車司機,一個城市不可缺乏辛苦的他們。也有許多舊汽車成了被拍賣的二手車或成了個人風格的彩繪寶貝車。如果你不會親自使用交通工具又沒有預備太多的現金,那公共汽車就成了你的好選擇。又如果你嫌停車空間不夠大,更要操作迅速活動能力強的功能,甚需要安全帽保護頭的小麻煩,最方便的是摩托車可以代步。除了交通工具外,另一個重要的事交通道路設施,而道路施工地就需要交通指揮標誌來讓行人行車行走更安全。到了觀光景點走路累了,又想飽覽風光,那在地的黃包車有親切又復古的服務喔!
近日來因油價上漲,荷包縮水下,腳踏車成為熱門商品,有人騎它做交通工具、有人騎它做運動休閒,自行車已成為現在當紅炸子雞,家家必備。不管如何,行車安全生命第一為首要,遵守交通標誌是人人應盡的本分。
優選:『現代』交通
穗波先生 攝
近年來台灣的交通景觀一直在變化著,高油價時代的來臨、新政策的施行、節能減碳的推廣,然最具變化的則是陸地上的交通景觀,不論是汽車、機車、腳踏車或是大眾運輸系統等等,從各種交通工具的使用反應著人們最真實與在乎的生活,也構成台灣獨特的交通景觀。
本次的創作,透過鏡頭近距離描寫種種交通景觀;像油價高漲改騎車拼業績的業務們、和台灣特有--賣玉蘭花的阿伯(婆)、以及現在路上到處可見的單車一族等,我所擷取的畫面雖不是什麼大景,但希望藉由這些片段的串聯來呈現台灣最真實的交通生活。
優選:彼此之間
bear 攝
台灣四面環海,是典型的島嶼國家。
由此至彼’甲地到乙地’搬有運無’時空轉換’終究到達彼岸…交通就是最頻繁的經濟及人文活動。
以水上交通活動”船”為主題;從人與人交流,延伸人的內心與外在、人與冥界、人與神的溝通對話,記錄生活週邊最平凡的影像故事,詮釋島國居民最樸實自然的生活態度。
優選:火車-從鄉村到田野
滿意 攝
火車走過全台各鄉鎮市,也說明了全台的民情與風光;沒有車庫與駕照的方便,遇有假日便可輕鬆暢遊各地,不論老人青年或婦幼都會愛上它,由於火車可到的鄉野景色都很美,也因它從不停駛,才能讓我們更容易知道台灣島嶼的美及讓我用像相機記錄它-火車的交通。
入選:人文之路
jeremy 攝
路是人的足跡、是人的延伸,因此有路有交通的地方就有人文風情。本「人文之路」作品,嘗試以紅外線攝影將交通路上的人文景觀,做一紀錄與描寫,希望展現路的故事、路的情趣,以及路的感動,與路的意義。
本故事源起「路邊」經常是提供人們休憩談心的地方;而「港邊」雖為水陸交界,卻少有陸路車站般的告別離情,反而多了出擊與遠征的心情;而停車場的「停車」靜泊地停放,有著休息為走更遠路的意涵;而「行車」則是內心目的與方向的結合,驅使人們正確向前行;而「同行」常見攜老扶幼在同一地區同一路徑上攜手同心、邁步前進;而「共騎」使用同一交通工具,共同體驗前進樂趣;然而,故事轉折在交通中還有另種情趣與意義,亦即交通路上常見到有刺激飆速的快意與歡笑,於是 以「囪.衝.沖」與「激情歡笑」二張來勾勒描述;綜觀這些交通中的人情世故,不論是幼童還是長者,甚至人類寵物,都勢將經歷數不清的交通與移動,其中必有 值得紀念與懷念的人生旅程,因此安排一張「回首來時路」的時光吊橋作品來做詮釋;最後,故事以「有關懷.有交待」回歸交通的最基本期望,希望全民行路安 全,一路平安向前!
入選:交通
小祥 攝
午後,港內波平如鏡將一艘艘船隻映上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藍。烈日下,坐在傾頹的窗沿,用相機拍下出航的漁船,小巧的港灣,還有海的呢喃。我踩著大地的脈搏,感覺著大地的鼓動。想起遠方那神勇的臂膀拉起魚網,載著滿船的驚喜,感謝上天賜給一家的溫飽。慢船噗噗駛向港灣,卸下一整天辛苦與汗水。或許,曾經那五色斑斕的海民,常捲起衣袖,告訴自己的子孫,願他們不再過著這般辛苦的生活。但,或許菊島上的孩子,都抱著對大海的憧憬與希望。這裡有最動人心弦的故事,我希望用鏡頭把歲月的行腳,印下澎湖子民們永遠的回憶,我跨在北緯23.5度,我最敬愛的故鄉,澎湖,記錄著菊島上每一刻令人讚嘆的美麗之景。
入選:轉型
peter 攝
隨著時代進步,交通運輸系統也慢慢地在轉型、慢慢地在進步。像高雄的哈馬星港(圖一),在尚未整理前,那停了不少老舊的漁船,港區內海一片油污、佈滿了垃圾,但在相關單位積極整治後所呈現的風貌,完全不輸國外的觀光漁港;往訪高雄與旗津的渡輪,在經過修飾整理後,亦呈現出不一樣的風貌(圖二)。未整治前的 愛河,人們經過莫不掩鼻快速通過,但在市府用心整理規劃後,現在的愛河是情侶談天說愛、觀光客遊覽必到的地方(圖三)。離愛河不遠的高雄港在開放後,吸引 不少市民前往,轉型後的高雄港區,感覺更親民了(圖四)!
高鐵通車後,台鐵面臨了相當大的衝擊,就連航空業也連帶受影響,西部航線紛紛宣佈停飛〈圖五〉。台鐵是否該尋求轉型,多發展像阿里山森林火車這樣的觀光路線〈圖六〉、該如何突破困境衝出希望,考驗著台鐵經營者的智慧〈圖七〉。
近幾年,因油價提升,環保意識抬頭,騎腳踏車已然成為全民運動,更因為電影「練習曲」的宣傳推波助瀾讓騎車環島蔚為風潮〈圖八〉。在騎車經過隧道時,感覺我們像是向天借路,除了感佩工程人員的辛苦創建,更感恩大自然的包容,因為他的肚大能容,讓我們可以在他懷裡暢行無阻〈圖九〉。
當人們為了便利通行而開山鑿路時,卻也間接毀壞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於是,生物廊道的建立提供自然界生物一個安全過馬路的方法,但當生物不小心或駕駛車速太快時還是會有road kill的憾事發生〈圖十〉。期盼大家都能注意行車安全,期盼世間萬物都能和平共存於這世界,期盼!衷心期盼!
入選:千山萬水向前行
719 攝
從雙腳、腳踏車、機車、汽車、火車到飛機等,隨著時代的進步,各式交通工具陸續發明,讓人們上山下海更加便利,不同的交通工具有著不同的行動方式,不變的是,人類仍是主宰交通工具的主人,運用推陳出新的交通工具,讓人類生活更便捷美好。
作者的創作理念,是藉由攝影呈現人與交通工具的互動關係。當然,拍攝時的構思及用心體會才能突顯交通主題功能及價值,拍照已不是[純粹限於紀錄保存功能,個人的思惟理念才是創作的動力來源。
入選:交通異言堂
勞倫斯 攝
隨著時代的演進,人與人、甚至是地與地的連結較以往是更為密切的結合,這樣的脈絡,讓它發展出一種文化性的延伸;例如大眾運輸及民間交通工具的產生、交通號誌的設計、專用道路(如自行車、公車專用道、人行地下道)之興建等等,這樣的地景、地貌,可以說是現代文明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一種時空性的特殊結合。
在某個角落您都可以發現一些感動,小綠人無時無刻地在引導我們安全地走向回家的路,小黃則如貼身保母一樣帶我們到任何一個角落,大眾運輸工具則無畏風雨地讓我們抵達我們想要到達的地方,而廣告刊版,交通指示標示則點綴了生活上的樂趣。在他們的背後,最重要的是有一群默默地在付出的人員,例如交通警察,交通運輸人員,不辭辛苦地在維護這連結血脈。
校園
第一名:耀動的記憶
小巍 攝
在求學的歲月裡,當日常事物散發著生動又奇妙的光芒時,用「相機」這敏捷輕巧的藏寶盒,捕捉青春稍縱即逝的姿態。
在構思的過程,校園並非以建築的形式呈現,就像認識一個人的過程,有許多真實的感動隱藏在外表之下。對我來說,校園,以一種生活片段的方式呈現:痛苦的考試週、上場歡呼的啦啦隊員、偶爾心血來潮與三五好友做些蠢事的大學生們…….。將最精采的生活時刻採擷起來,串成一串值得品味的私人寶物……。說真的,看著照片,覺得好像飛回了過去,那與同學們無憂無慮又閃耀著青春光彩的時光,頓時,心底也湧起了淡淡的愁悵以及心滿意足。
有人說:「照片,是記憶的代替品。」,而現在的人,重視未來的程度比重視過去多得多。但是我認為一個人的堅強,卻是奠基於過去的每一個當下,都用誠實的態度來面對。整理「耀動的記憶」系列作品的過程裡,讓作者再次明白,雖然時光一去不復返,但是美好的記憶還是值得用相機審慎珍藏的。
第二名:動與靜,屬於我們的校園光影。
明 攝
學校培育國家未來的棟樑,同時也是各界人才的集散地。學風自由,文武雙全一直是臺灣大學給社會上的印象。臺大校園可謂是一個臺灣跨時代的重要地標,維護既有的古蹟,一方面也築起現代大樓,在校園內不僅可以細細品味文學院及圖書館散發出來的古色古香,更可以在小巨蛋體育館內享受現代新式的運動設施。
臺灣過去以農業立國,然而臺大一直以來努力鑽研應用科學,讓社會科技、人類生活更進一步,但同時也不忘農學領域的延伸,更讓都市長大的孩子有機會享受田園之樂。學生沈浸於閱讀所帶來的樂趣,擁抱著充滿熱情的大學生活,讀書之餘,運動、玩樂、休閒都是生活必備。臺大就像是一個座落在都市的生態園區,讓大家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與大自然為伍。莘莘學子們一旦完成學業,在畢業典禮的撥穗時刻,每個人的心中總是悸動不已。這樣的校園故事實在叫人難以忘懷,縱使時光飛逝,新舊交替,令人感動的光與影卻始終不曾消失。
第三名:東海大學
Mary 攝
東海大學,這處處是美景,時時是感覺的一所大學!這校園的景色是讓人多麼地想駐足停留在此享受它的寧靜,它的愉悅,而捕捉校園每個角落的光影,在此時,用 "快門"來記錄他片刻的影像,是再恰當不過了!這校園的地標"路思義教堂"-貝聿銘建築大師的傑作!在夏末秋初的季節中,藍藍的天,大樹下的倒影及學子在綠蔭草皮上閒散輕鬆的走著,彷彿訴說著他們的心情寫照!而隨意走著,你可見著音樂系的學生,也隨意著揮動這琴弦,配合著落日的餘暉,秋葉的紅影,任一角落就是有著學生恣意地行走在其中。那種寫意,會不禁觸動到人們的心坎中啊!頓時間,聆聽見了古老的鐘聲,看這校園中,我見著了有著現代感的學院大樓矗立著,然而又可見其他學院的舊式建築...可見,這學校的年代考究及其中的片片美景所串起的故事,讓人不禁永遠都想沉浸在校園帶給予人們的那份幸福與寧靜!
優選:青春不留白
柯承惠 攝
大學是人生的黃金階段,學習、玩樂及歡笑盡在校園中不斷上演,在人生只有一次的大學回憶中,美好的校園時光是珍貴的。
每所校園中有著不同的景觀與人文現象,但校園充滿活力是不變的,每到校園拍攝活動,看到年輕學子活力的一面,這就是校園可貴之處。不管是傳承學習或熱力的校園活動,作者希望拍出校園中希望、歡樂及人文色彩的各種面向,讓校園的青春不留白。
優選:看見合諧
anita54 攝
新莊中正路510號。
源自於宗教信仰的力量,這塊原本荒涼的土地,40多年來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但很長一段時間,宗教信仰被視為一種束縛,一種與創新思維互相拉扯的保守傳統,然而經過時光的試煉後,一種多元而包容的型態在這裡顯現。
走在校園中,我看見……
嚴肅端莊的修女緩緩前行;就在另一邊,一對情侶相互依偎著。
中美堂廣場前,孩童開心嬉戲;中美堂後方,體育生拿著標槍,執著而堅持。
路邊的凸面鏡裡,圖書館的靜謐蔓延到門外;不遠處傳來喧鬧的音樂,一群學生正隨著音樂熱舞。
文華樓在荷花池的點綴下,保持它典雅的姿態;文開樓矗立在文華樓後方,儼然承先啟後的架勢。
涼爽的樹蔭下,坐著沈思的老者;幼稚園剛放學,小朋友牽著媽媽,跳躍著前進。
映在天際的夕照訴說著絢爛的過往;灑在草地的曙光預言著精彩的未來。
鏡頭裡的這一切並不是對比,當鴿子停留在水泥十字架上,原本嚴肅生硬的圖像,也在瞬間變成溫柔祥和的棲所。於是,宗教信仰的傳統不再是束縛,它扮演一種沈穩安定的力量,陪著躍躍欲試的新世代並肩前行,當傳統遇上現代的衝擊,在這裡揉合出兼容並蓄的精神。
在輔大擁有八年的曾經,如今再回到校園,我看見一種和諧。
優選:致理‧進行式
duck 攝
邁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多數學子往往也邁入了求學生涯的最後一站,這也是最能自在享受校園時光的一段時期。我的「致理‧進行式」即將進入大四,也就意味著將要接受社會大學的洗禮,因此更想抓住這校園生活的尾巴,透過照片,重新整理了這三年來在致理生活的點點滴滴,勾起了許多的回憶,像是走進了時光隧道,讓人重新進入當時的情景。從中挑選出五張照片,發現它們代表著進行式,每一階段既是開始也是結束,結束的同時亦是另一段落的開展,每位莘莘學子所經歷的一切是那麼相似而又不同。初始-一個階段的開始,是正要熟悉融入校園生活的起跑點,也是開始描寫大學生活的初始頁;專注-多采多姿的校園生活,學習的精神是不可少的,把握住每個學習的機會,專注力會讓你像海綿般吸收的更快;躍動-是一種身、心靈上的躍動,向前邁進的生命力,驅使你跳的更高更遠;揮灑-開始懂得融會貫通,正是你揮灑生命色彩的時刻;沉澱-伴隨在每段精彩之後,懂得沉澱,是創造下段精彩的開始。透過一張張的照片,記憶中泛黃褪色的模糊影像,彷彿有了生命力,抓住了你精彩的校園生活,躍然眼前!
優選:台北藝術大學/藝術新樂園
mingo 攝
台北藝術大學人文薈萃,走一趟校園,就如同置身一座大型戶外美術館…
從展示雕塑品到學生習作的藝術裝置,將校園妝點的極具創意;這樣的作品發表,已經打破室內藝術陳列的概念,藝術創作可以與人群如此接近,北藝大學生「福氣啦」。
優選:真理
藍藍 攝
我漫步在校園,緊跟的陽光,隨著落日的揮灑,搜尋殘存在固體物件上的痕跡,回憶無限。我禁止傳說,卻或許捏造假設。我緊跟著虛無的鄉愁,遊蕩在曾經,掃除記憶,飄渺在歷史的古舊時光。
倒影-沉靜的禮堂,映照在池子裡的倒影,像誤闖了豪華的庭院,悄悄的走著。
下午-從十樓的高空俯瞰到淡水河,日本浮世繪一樣的水平構圖,一片平和的延伸到對面的山上。白茫茫的陽光,一走出冷氣房迎面而來的溫暖,空氣中漫射著午後的慵懶。
書架-空間內與空間外的映照,像是書架與建築的對話,記憶與知識的保存,就像密封的時空膠囊,在靜靜等待有人的開啟。
窗戶-暮色與木色沉靜,只有陽光穿梭其中,飄落的塵埃,在靜止狀態。
廣場-逆著光的建築廣場,被暗色遮蔽,就像是恍然失去了時間的遺跡。
圖書館-亮光集中在寂靜的焦點,視線隨著塵封,消失在映照的對角線。
玻璃與椅子-擺放在大門後古董的椅子,因為陽光照著記憶的角落。
落日廣場-揮灑著時間海的廣場,藉著日落陽光撫照,平躺在著曾經與不曾經過的經過。
入選:走過青春─校園
rocky 攝
大學時代是青少年轉化為青年的階段,大學校園更是承載每個年輕理想與夢想的地方,有人說它是座象牙塔,有人說它是尋夢園,無論是什麼,它都應該是生命階段裡值得回憶的時光,令人咀嚼與回味。
台灣的大專院校密度幾乎世界第一, 大學門檻已100% ,高等教育形同解放,校園風氣也愈來愈多元,大學也是社會的縮影,師生、同儕的互動,對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後的影響很大,我喜歡在有空的時候帶著相機進入校園,觀察記錄充滿青春氣息的微形社會,也回憶我許久前的青春歲月。
入選:重建校園美景─暨南大學
金馨 攝
南投縣在921大地震改變許多顏面,無論在景觀、建設上,甚至連教育單位也難逃摧手。暨南大學頗受嚴重之破壞,幾經政府與民間的經濟協助,方能完成一個高雅幽靜的新環境,亦是學好求功名、求技能的最佳地方。
大學的學園,有如此幽靜的環境,真是學子的幸福。有所謂:沒有破壞,哪來建設?也給了人們一個心靈的啟示,不要因一時當下的挫折,就一振不蹶,更應建立自信心,只要有心為之。自大門之宏偉、簡明的設計予人一種氣派蔚偉的感覺。沒有太多花俏,而是一份乾淨俐落的呈現。校園雖位於山區,其空間之廣闊,很難一覽無疑、一眼望穿的深度空間。校園動向路線,規劃了十分完整。處處皆有規模建物和雕塑藝品,也證實民族、種族的大融合。真用心設計規劃,就以夜間之照明和造型設計,更有一份美觀大方的佈置,還是不分晝夜,皆費其心思。
重現後的整體性,令人留連忘返,雖花上政府、民間企業不少的財力,然天災之自然破壞力,哪是人力可以抗拒?但沒因921大地震的破壞而懷憂喪志,反而建立自力的信心,才有如此宏偉的局觀。
入選:高雄學府之風采-高雄大學
紘紘 攝
南部大學學府近年來林立與多,無論是晉升或新成立頗多,是福是禍隱憂,然於2000年時成立了高雄大學,亦為高雄一所令人刮目相看又嚮往的優質學府,雖成立未滿雙位數之年代,但造就人才,亦令全台學者震驚,也為高雄增加無限的榮耀與光彩。
高雄大學面積廣闊,佈置裝飾上,相當典雅及意義,有多處之文風雕塑和自然植物特殊美觀之造型,也有悠哉休憩之空間設計,又加上現代建築美學的建物,氣勢磅礡,可堪稱是高雄學府中之楷模,大門口之現代化設計,其流線動感之韻律,還令人有入內思緒之吸引,如此之高學府,真令人百般嚮往,而現代學府之規劃,算是平易近人,和百姓息息相連在一起,百姓可自由在此休閒活動,然在交通管制上,就相當的嚴格,以護學子的安全,這才是現代化的高學府。”開放、自由、自治、相融”,不愧學者之風,之所矣!
炎熱的南部,廣大的校園,美觀的設計,悠閒的空間佈置,皆道盡與當地的民風相融,故來自各地異鄉之學者,都能感受到入境隨俗之境界,而不隨波逐流,也會深深的被同化,其熱誠、開朗、率直之氣也。
入選:校園物語
勞倫斯 攝
已經步入社會的我,透過相機的記錄,漸漸喚起那消逝久遠的校園記憶。曾經有人說,大學必修三學分「課業、社團、戀愛」,或許這是個見人見智的問題,然而很多人在大學校園裡修滿了這些學分,確是事實。懷念在大學裡,為了考試,與好友們躲在圖書館裡拚命K書的日子,懷念在大學裡為了參加校際運動的比賽,與隊友們不分日夜努力練習的日子,懷念在大學裡與朋友一同洗衣服、一起選課、一同騎單車的日子,更懷念為了社團可以四處懇求人的日子。或許榕樹下的熟悉身影己經不在,或許教室裡的學生已經離開,或許學校宿舍已經重新翻修,然而看到教師的授課名單,依舊可以看到恩師們仍堅持在自已的工作崗位上,辛勤地教育學弟妹,那種感動,一直廻蕩在內心裡。
入選:吾愛吾校,中原巡禮
Skyline 攝
畢業多年,再次走入校園,依舊有熟悉的感覺,校園裡的建築和景物、校園裡的許多無名角落,在記憶中都是永遠鮮明的圖像。
中原大學創建於民國44年,至今已歷經50餘年,因此處處綠樹成蔭,且因為學校具有基督教特色,中央草坪有著象徵性的十字鐘樓,而學校的教育理念---尋求天人物我和諧,以智慧善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明白書寫於鋼鐵與彩色琉璃所建置的「教育方針」上;而校內的圖書館,由於迴旋階梯與自然節能等等設計,早在民國74年就曾獲得台灣建築獎金牌獎…。
中原大學即使校地不是非常寬闊,仍然保留許多綠地庭園,莘莘學子於新舊建築裡,在專業與人文之間,探索、悠遊、收穫,年復一年新生來舊生去,離開中原的學子如我,回首來時路,依然懷念那一份屬於中原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