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之河在戰壕中流動,透過攝影鏡頭,我們可以看見,在那段烽火歲月之外,還有風獅爺腳下的孩子、古厝前的板凳、出海人的汗水,以及金門四季的天空。

「數位島嶼」工作團隊長時間關心金門的影像故事,過去兩年也在金門舉行數位化工作坊,希望提升當地的數位技術,同時運用「數位島嶼」這樣一個自由的網路平台來發表攝影作品,使金門的美麗風貌被更多人看見。堅信著一步一腳印的力量,2010年7月又推出了「金門徵文 ─ 老地方新文化」活動,此次徵文共有8人投件,徵集了10件作品,雖然數量不多,不過每一件作品的「質」都堪稱水準之上。經過徵集小組的討論之後,選出3件圖文並茂、充分展現金門風土與地方情感的作品。

「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金門,始終散發著戰地特有的剛毅氣息。然而本次徵件作品中的金門,卻滿溢著溫柔的細節:美麗而古老的閩南建築沉靜佇立,屋裡陳舊的家具蒙上厚厚的灰塵,那正是對離鄉主人厚厚的思念;望向東北的風獅爺,帶著身上火劫的痕跡,依然守護這座堅強卻屢受摧殘的小島;出海的漁人在四季天空的變幻中,一次又一次品嘗收穫的快樂。

還有,單車的鈴響、羞赧的女孩、善良的黃牛與飛禽……透些這些片段的記憶,時間全都連接起來了。如果您未曾造訪金門,那麼,希望此系列照片的場景,能與您的生命記憶相互呼應;如果您已熟悉金門,那麼,這些照片裡必然有您某一日的足跡。(文/王珮瑜)

【數位島嶼 線上展覽】

老地方 新文化

金門徵文入選作品展

戰地的熱鬧聲,金門「四月十二」後浦「迓城隍」

作者:雁南 南雁天ㄧ方 ( CHENWANG-CHAN)

金門可稱是閩南文化之島,也是一座飽歷戰爭滄桑的島;金門的歷史及其軍事戰略地位重要,曾為戰地的前哨。明洪武二十年,江夏候周德興設金門守禦千戶所,始築金門城,與廈門城遙相呼應,從此浯洲稱金門。金門雖數次經歷人為和天災的浩劫,仍然留下為數可觀的戰爭史蹟和珍貴的文化資產。如今戰地政務雖已解除,但是戰地文化仍呈顯於地貌之上,成為金門多元文化的一部份。 藍天揮灑著潑墨般的白雲,朵兒如錦彩著大地,金門的午後呈顯春天裡的舒適與安祥。後浦的市集早已車水馬龍,城隍廟埕下鼓吹響起,鑼鼓鏗鏗鏘鏘「四月十二」「迓城隍」的大日子正式展開。農曆「四月十二」相傳清朝初年設於金門城的總兵署於康熙十九年農曆四月十二日這天,總兵陳龍將行政中心自金門城遷治後浦,金門城的古地城隍廟也於年分火到後浦奉祀,並以「遷治日」這天作為後浦城隍爺的生日。三百三十年來的今天,金門島的庶民與城隍的約定,他們以自家喜事的心情來迎接城隍慶典,馨香一柱表達敬天法祖、謝天謝地,一步一腳印的誠心跟隨,步履的前進代表著一代傳一代世代傳承,他們相信在城隍爺的庇佑下是種滿足,感謝城隍一年的保佑。 曾是戰地的金門,金門「四月十二」「迓城隍」的年度地方盛事,這一幕具跨時代的義意,戰地的鞭炮聲響起為金門展開新的一幕,為那曾在戰火連天裡的英雄祈福,浯洲廟會的舉行那曾是戰地烽火。

蚵路

戰地彼岸

神乩會

海島金門四面環海,討海人為了生計下海採蚵。一步一腳印踏出的那條道路,曾是早期金門人出洋的記憶。

風輕雲淡,和平的海只聽那達達的馬蹄聲,遙望那咫尺天涯的對岸。我的島我曾經思念。

浯洲廟會,「四月十二」日「迓城隍」後浦四境門(東、西、南、北門)王爺,一同到城隍廟向城隍爺道賀,宛如一場神乩大會。

香客

神龍見尾

乘龍作客

後浦城隍爺出巡的日子,在金門活過大半輩子的老者,舉著馨香一柱表達感謝天地,內心激昂。

蜈蚣座綿延在後浦城的「模範街」道中,只見那龍尾緩緩離去。

早期為了生計而離鄉出洋的金門人,鄉僑經商有成,在光宗耀祖的情況子下透過「僑匯」的方式,在金門建造一棟棟中西合併的店屋建築,這條街位在金門東門的「模範街」,是當年民生消費所在地,紅磚綠瓦曾經見證美麗與哀愁。

在金門的邀請下,台灣各地城隍以乘坐在龍頭龍尾的「蜈蚣座」來金門作客,那是歷年金門迎城隍的創舉。老一輩們眉頭思索下,面帶微笑,在他們心中也透露出前所未見的場景。

獅念

作者:李淑芳 陳殿禮

金門風獅爺以各種姿態呈現世人面前,幾次尋獅之旅,我卻獨愛那些被遺忘的風獅爺,尤其那些古樸造型者格外吸引我。而那時還是大二的我,因為突發奇想的尋獅任務,自此和你有了接觸……。那年的森林大火,燒掉了濱海的樹林,你出現在世人眼前,但地雷區的標語使我們裹足不前,內心仍舊不敢跨越雷池一步,在此同時,我們幸運地遇到不知名尋獅者,小心翼翼帶領我們走進你的身邊,那時天色微醺,夕陽下的你,孤單卻又如此堅強地守護,我和你的相遇就在2005的光影,但我仍無法忘卻和你的相遇(歐厝風獅爺)。我最喜歡你了,第一次看見你,在樹林一角,在民宅後方,你恪守崗位,你善盡職責,風砂帶走了你的子民,你仍守護在此,不曾停歇,你的眼睛受了點傷,你的披風褪色也破了,你的手舉得高高的,可無論如何,傷痛卻在你的笑臉中抹平,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如此喜歡你的原因(西洪風獅爺)。大樹下的你,望著是廢棄的營區,這裡你待了好久,你躲了好久好久,誰曉得怎會被發現蹤跡了呢?無法再玩躲貓貓了,但是大樹下的回憶,撥開土仍聞得到那當初肅殺的氣氛,誰也沒想到,褪去軍人保護傘的小村子,阿兵哥少了,在此刻你以救世主的身分出現,保護這個村莊,這個重新賦予的使命(埕下風獅爺)。人沒了,村莊也沒了,你在那裏,在寺廟裡,有點哀傷,有點平靜,畏縮一角,我卻差點沒注意到你,身上是歷史的痕跡,我對你憐惜,梵音伴隨著你,我怕你孤單,但你身邊的兩株小樹陪著你,我猜你不會枯寂(頂蘭風獅爺)。你在戰壕裡藏了半個世紀,瑟縮地在一堆石塊中,吐著舌頭,害羞地望著天空,在烽火的歲月裡你望不見星光,也照不到烈日,卻是時代的見證者,你的新任務是看管這些青菜,不知道你是不是還習慣?(小徑風獅爺) 看著你們的照片,我揚起了陣陣思念,那些年見到的你們,現在過得好不好呢?

歐厝風獅爺 (2005) 西洪風獅爺 (2005) 埕下風獅爺 (2010)

那年黃昏,遇火劫的風獅爺

那年寒冬,舉手的風獅爺

這年冬天,樹蔭下的風獅爺

頂蘭風獅爺 (2005) 小徑風獅爺 (2006)

那年,寄住寺廟裡的風獅爺

那年午後,在壕牆裡的風獅爺

金門漁業的美麗與哀愁

作者:1998陽光之子

金門為一海島,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因四面環海,擁有發展漁業的優良條件,昔日近海捕魚者眾多,史料遺跡有諸多記載。只是靠海的子民礙於地理位置鄰近中國大陸,戰地時期被披上「反共前哨」的外衣,海岸線長期受到軍事管制,導致傳統漁業轉趨沒落。 原以為解嚴之後,漁民會有另一波春天可期,可是大陸沿海船隻頻頻越界撈捕,或以非法的手段炸魚、電魚和毒魚,使海洋生物的棲地環境遭到破壞,傳統漁場漸漸式微,嚴重影響漁民生計,並讓近海漁業人口逐年流失。近幾年來,對岸工商快速發展,沿海工廠林立,各種廢污水、垃圾等污染源隨九龍江排放擴及至金門海域,造成漁業資源極大的威脅與衝擊。解嚴前與後,漁民一樣望海興嘆。89年起,「離島建設條例」及「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辦法」之公布施行,金門更可以從中國大陸直接進口魚貨,對金門漁業經營發展形成另一波之衝擊。 有幸跟隨金門古崗的船家出海,船隻搖搖晃晃前往目的地,儘管漁民年歲已高,但每個身手依舊矯健。我問起身旁的老漁民那些在舊年代的捕魚情景,只見他露出驕傲的神情,緩緩講起過往捕獲的大黃魚是多麼肥美,勾勒出當年蝦子數量豐富的點點滴滴,回憶起過去寒冬出海拼搏雖辛苦,卻常常有著豐收的喜悅,但看著眼前逐年變少的魚獲,馬上感嘆起今非昔比、盛況不再。老漁民說:「單是碩大的野生大黃魚,近年來已很少見;難怪在對岸大陸的行情看俏,一尾要上萬元。」再多的錢,也買不回曾經遍地的榮景,聽得出其間的悲嘆,而刻印在漁民額頭上的紋絡與髮際上的斑駁,是金門海域的美麗與哀愁。我吹拂著濃稠的海風,望向海的遠方,心想著此地海洋文化的凋零,這行業的明天又在哪裡? 而傳承的舵,又將往哪裡去?

出航

戰地夢想

越域

金門四面環海,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按說當依海而生、靠海而活。
早期兩岸的情勢緊張,金門海岸受到長期的管制,傳統漁業更趨沒落,斗大的口號訴說著戰地曾經。

中國漁船越界非法捕魚,間接影響金門討海人生計。

歲月容顏

收網

但願舵手常在

從事傳統漁業捕撈者,至今都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
拉起網子的那一刻是決定今天出海撈捕的最終成果。
經過載浮的歲月,金門傳統漁業文化是否將化作一縷清煙而走向盡頭?

延伸閱讀 數位島嶼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地方工作室 - 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