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這張照片
在2010年春季的某個週末午後,抽空到高雄柴山散步,享受徐徐的春風和溫暖的陽光。當太陽即將沈入大海,我也準備離開的時候,就在登山口的兩側,出現了一群陣容龐大的臺灣彌猴(Macaca cyclopis)。剛開始只是一兩隻像似先鋒、斥候的角色,出現在眾人眼前,後來大猴子、小猴子逐一從樹梢、草叢、涼亭、圍牆……等等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慢慢聚集形成龐大的隊伍。
我依稀記得臺灣彌猴的英文名稱叫Formosan rock-monkey,是以福爾摩沙(Formosan)為名的臺灣特有種生物。臺灣彌猴大約是二十隻為一群,在多可達五十隻左右。牠們由一隻公猴所領導,具有明確的社會組織。在進行定點活動時,會先派出斥候偵察環境,然後小猴、母猴們會陸續出現,這天果然印證了書上所記載的內容。
牠們用各種千奇百怪的姿態,展現彌猴獨特的個性和情緒,像是即將謝幕的舞台,演員們逐一出現在舞台上,誠摯的向觀眾們致意,並且目送著觀眾們離開。或者,像是即將閉館的百貨商場,服務人員禮貌的在大門兩側列隊,以禮貌的鞠躬致謝,感謝消費者的蒞臨。在觸手可及的距離中,意外發現了幾隻老母猴的臉頰上,垂掛著明顯的「夾囊」,令我十分的振奮。
臺灣彌猴出乎意料的出場,引起連串的驚呼,使得駐足觀望的人群越積越多,造成將近一百公尺的堵塞。在木棧道上站滿了人類,而木棧道的兩側聚集了彌猴,人類與彌猴之間彷彿進行著某種儀式,成為另類的哺乳動物交流活動。或許,有人會以自然生態的角度觀看,柴山黃昏聚集的臺灣彌猴,在人類面前展現的姿態是一種乞食行為,是受到人為環境馴化的結果。但是,如果改變觀看的角度,置換彌猴與人類的主體之後,人類是否也是一種演員,站在名為木棧道的伸展台上,展現自以為摩登、時尚的樣貌,吸引彌猴的目光,乞求兩側觀眾的些許回應。
當我拿起照相機,藉由觀景窗與望遠鏡頭,捕捉著牠們各式各樣的表情與姿態時,發現猴群的悠哉神韻,和躁動的人群成為強烈對比。人類果真成為奇裝異服的表演者,走著蹩腳的台步,不斷揮動著手臂,並且此起彼落的發出高、低不成調的音頻與旋律。就在人類過度興奮的情況下,表演者與觀賞者彼此間的角色對調、互置。人類變成了小丑,變成了彌猴們的休閒。
展開EXIF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