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拍北極熊,而是你我忽略的動權問題。
〈白熊計劃〉記錄人類圈養白熊(北極熊)與其所在處的人造環境;「白熊」與「人為環境」此兩對立元素象徵了當代人與自然生態間的關係,亦試圖對觀者提出其所延伸的「動權」問題。
"White Bear" depicts polar bears and their captivity environments globally; it also attempts to shed light on the corresponding contemporary zoological issues.

【策展評論】(郭力昕)
動物園,是人類可議的、怪異的一大發明。人類宣稱通過這個機制,對動物進行研究、保育,並推廣認識/珍惜動物的大眾教育。然而,在一個割離了牠們原本生態的「拘留」空間中,展示那些無精打采、甚至焦躁不安的動物,讓人們做獵奇式的觀覽,有何生態教育上的意義,需要爭議。
羅晟文的〈白熊計劃〉,如同一面明鏡,在世界各動物園裡北極熊荒謬不堪的超現實處境下,映照出來的,是人類自身的問題:我們依照自己的需要,蒐集、佔有動物,依照人們的視覺想像,偽造「生態」空間,自欺欺「物」,滿足凝視和控制的慾望,確認人是「萬物之首」的智能與權力。
〈白熊計劃〉展現了羅晟文在攝影創作上的價值。這是一項不僅帶著俗世熱情與毅力,且具有清晰之問題意識、精確之執行能力的攝影計劃;它也讓紀實攝影的藝術和話語力量繼續有效。
這項計劃也凸顯了人類的矛盾與悲哀:在發展主義、擴張意識和貪婪心態下,人類已經在絕滅的路上難以自保了,則在動物園中「保育動物」的意義是什麼?〈白熊計劃〉對動物與生態環境的當代議題,在此問題上,比動物園更具教育性。


【展覽論述】www.shengwenlo.com/whitebear-cht

► 平面攝影-
〈白熊計劃〉之平面攝影聚焦於人造環境與動物的關係上。在所有人為和人造景觀當中,針對圈養動物而再造的「擬自然空間」實為特異。這類的空間的設計同時要滿足居住者(動物)和觀者(人類)的需求,必須揉合「家」與「舞台」兩看似對立的元素。
其中「白熊」與人造場景之搭配實為詭譎的視覺組合,亦象徵了當前人類與自然生態間的關係。在圈養機構有限的空間和預算下,家與舞台間的混搭似乎滋生著不安的美感,以及值得省思的展示動物問題。
在眾多當代動物議題中,「展示動物」、動物園等圈養機構頗具爭議。兩百年來,圈養機構的核心價值已從國家威權展示與遊憩,演變為「教育、保育與研究」等三大宗旨 (Regan, 2004) 。此外,許多動物展示空間也從單調的鐵籠,演化為模擬原始棲地的景觀動物園 (landscape zoos)。
然而,不少機構的規劃仍頗具爭議 (Masci, 2000)。例如許多主打收養棲地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異地動物」,或塑造受遊客歡迎的「明星動物」等,都可能衍生一系列足以威脅其成立宗旨的問題:圈養「異地動物」往往需要昂貴的溫控裝置,使碳足跡增長;「明星動物」常常得到較多的圈養預算,造成經費分配不均。
更明顯的是,許多異地動物和明星動物常因圈養場域不符所需,導致適應不良。展示動物的福祉需仰賴準確的資源運用,包括園區面積劃分與妥善的財務規劃;然而諸多決策可輕易破壞這些巧妙的平衡。
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受圈養的北極熊正站在諸多動物圈養議題的輻輳點上:牠們既是「異地動物」,也是「明星動物」,更常常「適應不良」;這些超現實的白熊展示檯具體刻劃了當代動物圈養機構的模糊與矛盾。儘管白熊是動物明星,往往握有優渥資源,但他們適應不良的表徵與其所搭配的巨型舞台,不僅讓動物機構宗旨受到挑戰,更使「景觀動物園」概念失效。
換言之,沒有機構有能力模擬北極熊原始棲地的尺寸和環境,遊客永遠不會看到冰山與積雪;取而代之,映入眼簾的是草原,泳池,假山,海豹玩具,輪胎,彩繪冰山,以及白色油漆。
〈白熊計畫〉並非探討白熊本身,而是沿用類型比對的概念,擷取單一物種作為一個更大問題的切片,對觀者提出更易理解且更完整的問題,並冀望觸發更多的討論與省思。

註1:此處「動物園」包含包含海生館、生態公園、保育園區、野生園區等符合 World ZooConservation Strategy (1993) 定義的機構。
註2:白熊是世界上最難被圈養的動物之一 (Laidlaw, 2005);有時人們認為圈養是為了保育、保護,但其實野生北極熊數量正在逐年增加(當前達兩萬五千隻,並非瀕危)(Schliebe, IUCN 3.1, 2008)。圈養白熊並沒有太大的保育效果,動物園內白熊皮脂層薄,也無法野放。圈養北極熊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人類的控制慾和觀看慾。

► 錄像-
《大白熊進行曲》(The March of the Great White Bear) 聚焦於白熊的「刻板行為 (stereotypical behavior)」。「刻板行為」常發生於受圈養之動物,表現出重複,頻率高且無特定目的之行為,如來回繞圈,踱步,左右搖晃等。
在動物行為學中,刻板行為導因於動物承受過大的精神壓力,也被認為是適應不良的警訊(Manson, 2004),在動物圈養機構中十分常見。動物園雖以教育為使命之一,但目前並無動物園願意「教育」民眾關於刻板行為的相關知識;遊客發現時多半認為動物正在進行表演。
另外,遊客觀看每種動物時間有限,並不容易發現這些重複動作。《大白熊進行曲》透過長時間錄影,並利用高速播放壓縮時間軸,觀者可更輕易發現較長時間的行為模式。《大白熊進行曲》記錄歐洲與中國區北極熊之刻板行為,並將影片準確對合數位聲音,利用白熊之特色動作設計並驅動聲響。

► 執行範圍:
2014年9月,《白熊計劃》完成第一期製作。本期計劃以歐洲區為主,執行實地記錄、訪查共計15個圈養機構(包含動物園、生態公園、保育園區、野生園區等),分別位於法國、蘇格蘭、荷蘭、比利時、德國、捷克共和國、奧地利等地區。
2015年6月,《白熊計劃》第二期於中國區執行完成,共計9站:西安、武漢、南京、濟南、青島、北京、大連、長春、哈爾濱。
機構名稱附列於本文末段後。截至2014年七月為止,全球各地合計圈養291隻北極熊於144個公家或私人機構內。

► 機構列表:
Zoo De Mulhouse, France
Highland Wildlife Park, Kincraig, Scotland
Diergaarde Blijdorp / Rotterdam Zoo, The Netherlands
Ouwehands Dierenpark Rhenen, The Netherlands
Monde Sauvage, Belgium
Zoom Erlebniswelt, Gelsenkirchen, Deutschland
Wuppertal Zoo, Deutschland
Tiergarten Schönbrunn Freunde, Wien, Austria
ZOO Brno, Czech Republic
Zoo Praha, Czech Republic
Zoo Berlin, Deutschland
Hagenbeck - Tierpark und Tropen-Aquarium, Deutschland
Bremerhaven Zoo, Deutschland
Bronx Zoo, USA (survey)
San Francisco Zoo, USA (survey)
西安曲江海洋極地公園
武汉海昌极地海洋世界
南京海底世界
泉城海洋极地世界
青岛极地海洋世界
北京动物园
大连森林动物园
长春动植物园
哈尔滨极地馆

【空間簡介與理念】
流浪的攝影空間,位於臺北南港,捷運南港展覽館站5號出口,為一棟三層樓的廢棄空間改造,一樓為數位微噴中心,二樓為展覽空間與工作室,三樓為攝影公益背包客棧,是由攝影藝術家楊哲一創辦,以攝影的實驗與跨界為方向,介入社會為核心的概念,招集臺灣年輕攝影藝術家,自助互助,自給自足,希望建立起一個屬於攝影交流的平台,來向社會發聲,介入社會。


展覽期間:2015.7.19(日)─ 2015.8.18(二)
開幕座談:2015.7.19(日)14:00 ─ 17:00
主 持 人:楊哲一(當代攝影藝術家)
創 作 者:羅晟文(當代攝影藝術家)
與 談 者:沈昭良(當代攝影藝術家)、郭力昕(影像文化評論者,政大廣電系教授)、黃宗慧 (動物保育學者,台大外文系教授)
展覽地點:流浪的攝影空間(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625巷33號二樓)
媒體聯絡:流浪者攝影藝術工作室 范小姐 02-2783-1100、0988-799457
活動聯絡:流浪者攝影藝術工作室 武小姐 02-2783-1100、0952-100111
主辦單位:流浪者攝影藝術工作室
協辦單位:流浪的攝影空間、童話的_攝影公益背包客棧、青年體育
合作單位:Avocado 數位微噴輸出
贊助單位:白雪人冰品、夏茶庄
更多資訊:www.facebook.com/wanderingphoto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