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地點簡介:
歐洲攝影之家創立於1996年,但最早構思起於1980年法國政府及巴黎市政府有感於每年十月在巴黎舉辦的巴黎攝影月活動之重要性,加上法國為攝影發明及理論研究之初始國,因此除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及網球場美術館(Jeu de Paume)外,希望能再有一展出場所同樣是著重於當代攝影及影像之展出,因此將美術館設立於具有歷史意義、位於巴黎市中心之崆托伯公館(Hôtel de Cantobre),並於1996年完成該公館之修復後開館,為歐洲當代最重要的專業影像展出美術館之一。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藝術創作者無不以能在歐洲攝影之家展出視為其藝術生涯中的榮耀與肯定,即使是許多知名國際藝術家也仍然將此地視為最佳的展覽場所。
展覽簡介:
本展是由目前於巴黎攻讀博士的蘇盈龍與法國知名學者、策展人米榭爾.費佐(MichelFRIZOT)共同提案策劃,可說是在巴黎公立美術館中有史以來第一檔由臺灣人策展、展出藝術家皆為臺灣人、並以臺灣為主題之攝影展覽。在歐洲藝術中心的巴黎,尤其是在以攝影專業聞名的公立美術館展出,對於臺灣藝術家或臺灣而言,都是無可言喻的一步。藉由這些作品,不僅呈現出臺灣藝術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獨特性與異質性,更加重要的是能表現出作品中的國際性與創造性,傳達出舉世皆然的共感。而藉由兩位不同背景的策展人共同策劃,一方面在彼此文化與歷史的背景差異中探討作品,同時,也藉由不同的眼光與品味,比較出這些影像的在地性獨特語言如何與國際性的共通語彙達成和諧與共鳴,而不僅僅在題材上表現所謂的「在地性」,甚至侷限了觀者對作品的認識。甚而是,藉由這些藝術家與作品,能夠讓其他國家的觀眾看見這些照片中的臺灣所呈現出關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在認同、衝突、消逝等情感下交織而出的畫面,可以更深一層想像這個島嶼的矛盾與融合,而不僅僅只是瀏覽著表象的風景。
本展總共展出四位臺灣藝術家:楊順發、洪政任、姚瑞中、陳伯義的攝影作品。他們以臺灣各地因為政治、因為天災、因為經濟等不同原因所廢棄的建物、場所為主題,透過鏡頭,藉由長時間的觀察記錄或是一瞬間的感動,藝術家重新詮釋了這些在許多人記憶中已經消逝的地方,在廢墟中尋找、發掘、編織、重組,以光線將這些不為人知的記憶絲縷羅列。楊順發、洪政任皆為高雄在地藝術家,但其正職分別為中鋼、中油公司員工,基於對創作之熱情,長期於高雄藝術圈中耕耘,尤其是本次展覽作品之〈家園游移狀態〉(楊順發)、〈憂鬱場域〉(洪政任)系列,更是兩位藝術家投注十數年之長期觀察於記錄後,將高雄在地之歷史轉變與文化變遷透過攝影的手法,傳達出紅毛港此一聚落之特殊性與遞嬗生滅之過程。觀眾透過這些影像所看到的不僅是藝術家眼中的過眼繁華與消逝記憶,更是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背後所透露的時光更迭。在紅毛港消逝的同時,卻也代表一個萌生的契機;生與滅,過去與未來,都在這些影像中。陳伯義的〈莫拉克〉系列,則是記錄2009年莫拉克風災過後那些面目全非的鄉鎮,透過一個個的「窗戶」,看見的是那些在未來已經消失的過去,與不曾存在的過去。姚瑞中〈廢墟迷走〉系列,則在一個一個已經廢棄的建物中尋找曾經的記憶,將時光中的故事重新擷取片段,重新生成另一個我們眼中的故事。記憶是由生命中無數的痕跡堆砌而成,有些痕跡會越來越深,有些痕跡則是越來越淺,終至消失。但這些消失的痕跡真的是消失了嗎?還是只是在一個被遺忘的地方繼續蔓延,長出新的痕跡?這些被遺忘的地方,是我們生命中的廢墟,廢墟中卻因為生命的痕跡而繼續存在,並輾轉返生成另一種記憶,一種無法確定是否存在過的記憶。藉由楊順發與洪政任的作品,這些在現實中已然逝去的痕跡帶著我們探索這一塊土地曾經的記憶與燦爛過的歲月,而這些記憶歲月都在這些展出的影像中與藝術家的表現手法裡,似曾小小興亡,敘述了整個地區的變化與蛻成,進而對這塊土地上的人文與風景產生印象與興趣。因為他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城市中一個聚落裡的表象,而是在時光中已然消逝但還魂成另一個故事的光景。而陳伯義與姚瑞中的作品,則讓我們看見在文明的背後、繁華後的廢墟,在時間與時間的交疊中,曾經生活的痕跡被洗刷成另一道又一道的光影。

展覽期間:2016.02.03(三)- 2016.3.27(日)
展覽地點:歐洲攝影之家(Maison Européenne de la Photographie 5 Rue de Fourcy, 75004 Paris)
主辦單位:歐洲攝影之家美術館
合辦單位: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
展出藝術家:楊順發、洪政任、姚瑞中、陳伯義
展覽策劃:米榭爾.費佐 Michel FRIZOT(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研究員CNRS、攝影史學者、策展人)、蘇盈龍(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博士候選人)
連絡信箱:linussu74@gmail.com
更多資訊:http://www.yourart.asia/news/show/4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