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業留影──
2010 第五屆數位島嶼攝影比賽
示範作品欣賞
第五屆數位島嶼攝影比賽已如火如荼展開,本次徵集主題為「百業留影」,希望能夠透過攝影者的眼睛,窺見在島嶼上叢生的各行各業。
生活中的食衣住行,無一不是由這些龐大的行業體系交織而成,當您置身於這座島嶼的每個角落,是否曾與市場攤販討價還價、駐足街頭盯著動也不動的街頭藝人、看著在微弱燈光下專注刻印的匠師、或驚鴻一瞥車陣中發送傳單的婦人,以及坐在堤防上遙望遠方的漁船,甚至在公車上睡得東倒西歪的自己。每個人經歷的生活與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樣,因此我們希望能夠透過CCD,看見百業在您心目的印/映象與感動,並且藉由文字敘述,完整呈現影像與它的故事。
以下為徵集小組選錄的示範作品,類項分別為菸葉業、漁業、農業與學生,希冀能夠以這些示範作品,吸引更多優秀的創作參賽。
(示範作品僅供參考用,一切規格仍須遵循參賽辦法)
【圖‧文:魏三峰】
嘉義、台中、屏東、花蓮曾是台灣的四大菸區,更是菸酒公賣時期的重要經濟動脈。
自從2006年1月通過批准世界衛生組織(WHO)之「菸草管制框架約」(FCTC)及台灣加入WTO以後,公賣局便不再和菸農契作。
嘉義縣中埔鄉、竹崎鄉、民雄鄉的菸業盛極一時,菸田總面積最多曾高達三千多公頃。菸樓、菸田及製菸廠,都是當地菸業的重要印記,隨著時代變遷,民國91年菸酒公賣制度廢除後,菸業便邁入黃昏產業,中埔鄉的金蘭製菸廠(菸業輔導站)在民國97年7月完成最後一次繳菸後,也正式走入歷史。
而這三地的菸業輔導站,在地方人士的爭取之下,將改建為文化會館與菸業博物館,希望為後代子孫存封完整的記憶。菸農們為這塊土地默默付出的辛勤和深厚情感,超過半個世紀累積下來的菸業文化,那都是無法取代的寶貴資產。
雖然菸業已幾乎走進歷史,但在冬天輪流守著菸樓烤菸的情景,仍深刻印在菸農們心裡,留下暖暖的記憶,那些胼手胝足打拼的身影,是曾經伴隨許多村民成長的畫面與輝煌。
(1998)魏三峰 攝
由於菸葉會出油,味道又濃厚,加上菸草全株具有毒性,若誤食會引起急性中毒症狀,因此在採收過程中需戴上手套等防護措施。
(1998)魏三峰 攝
捆綁成束的菸草,由男丁們扛到貨車上準備到菸樓進行燻烤,搬運的過程更注意要謹慎,避免一不小心就損傷了葉片。
(1998)魏三峰 攝
採收完成的菸葉,經初步整理捆綁後,即載往菸樓準備進行後續曝曬、煙燻、篩選等工作。
(1998)魏三峰 攝
數十年來種植菸草的菸農們,在台灣加入WTO之後,生存面臨極大的困境,跟許多農民一樣,擁有一身好本領的他們,應該何去何從?
【圖‧文:沈昭良】
將「海」字拆解便是水與人類的母親,也因此有人將其衍伸為生命的起源和歸宿;或許是環境的必然,海洋之於南方澳,除了財富與經驗,生活中的智慧與發想、面對生命的恢宏與寬容,亦可說是拜海洋所賜。就像飽歷雨水風霜的老船長,雖不免輕嘆年輕一輩不再嚮往海洋,每當憶及過往的璀燦歲月,卻仍是一貫的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冀望作品中含括:漁業活動、周邊產業、外籍勞工、宗教慶典及生活樣貌等觀察的紀實影像,聊足以勾勒南方澳漁港植基於漁業及地理論述背後的環境結構和社會脈絡,並透過影像中所凝結,當地人民的堅毅性格和樸實風情,傳達些許海洋子民面對未知的無悔與綿長。
(2000.02)沈昭良 攝
群山環繞,濱臨太平洋的南方澳漁港,秋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天候多為濕冷陰雨;偶有陽光衝破烏雲,則形成霞光萬丈的壯麗景象。( 資料來源:《映像‧南方澳》攝影集 )
(1996.04)沈昭良 攝
午夜時分,隸屬於南方澳的大型圍網船隊,合力將捕獲的魚群提至海面,成千上萬的魚身和魚肚白在燈火映照下,顯得熠熠閃亮,非常耀眼。( 資料來源:《映像‧南方澳》攝影集 )
(1997.11)沈昭良 攝
難得一見的大型魚獲當然吸引附近民眾圍觀議論,魚販不時交頭接耳討論如何處理,最後在眾人合力操刀下,不一會兒工夫,鯨鯊已是另一個模樣。 ( 資料來源:《映像‧南方澳》攝影集 )
(1997.03)沈昭良 攝
伴隨漁撈活動所衍生的周邊產業涵括:製冰、造船、修護、販售、卸載、補給和魚貨加工等等,可謂業種繁多,不勝枚舉。( 資料來源:《映像‧南方澳》攝影集 )
(1997.07)沈昭良 攝
南方澳位處台灣東部,陸路運輸曠日廢時,因此有很大比例的漁獲採急速冷凍,做為食品加工原料或魚餌。( 資料來源:《映像‧南方澳》攝影集 )
(2000.02)沈昭良 攝
南方澳居民對於信仰的熱忱,反映在實際生活上的,除了媽祖身上的鳳冠霞帔、廟內樑柱上標示的巨額贊助和鼎盛的香火外,佇立在寺廟道觀內,眺望海洋守護子民的巨大神像,亦可為當地漁民和宗教信仰間,存在的祈謝、救贖及感恩等情愫提供佐證。( 資料來源:《映像‧南方澳》攝影集 )
【圖‧文:何經泰】
現代生活經常被微縮為城市生活,鄉村因此被遺忘了。這種狀況令人憂慮,因為沒有了農村、農業,與農民,都市化的節奏其實也不可能。
這組約四十張的相片,實際進入俗稱台灣穀倉的雲嘉南,也就是供應城市食物的地區,讓勞動者站在自己的工作場所,用自己的語言,話出對農業政策的感觸、複雜心聲。平時很難接觸到的農民們,將透過相片和聲音的中介,直接面對觀者。這也是讓觀者直接面對農民,以農村的多彩、豐富,作為另一種側寫方式,在快速變化的都市生活裡,正向表達生命和土地最親近的關係、想法以及創造力。
郭梓鋒(2009.06~08)何經泰 攝
郭梓鋒,77歲。做田是沒辦法有什麼利潤啦,現在工資貴、成本高,像今年是好年冬,天氣好,我們收成就多,像前年的二期都遭到颱風損害,就失收,差不多剩下五成以下,這個政府就可以補助。
蔣漢陞(2009.06~08)何經泰 攝
蔣漢陞,50歲,我是種花的,花大多外銷到日本,價格雖然穩定,但是在內銷市場的價格有時大起大落,對花農的影響很大,我希望政府在價格上可以採用日本的保證價格,這樣種花外銷的人就會更多,對農民收入也好,這是我個人的建議。我希望價格穩定後,我們的花苗在全省普遍化,替農民增加更多收益。
楊炳華(2009.06~08)何經泰 攝
楊炳華,41歲,從事火雞養殖。我們家從民國62年,我爸爸開始養到現在,我是第二代,養了三十幾年。我覺得台灣農業很有希望,因為台灣的農產品品質真的很好,之前我們種過美濃瓜,有的瓜一公斤100多塊,也有一公斤5塊的,如果可以的話,我們當然要做金字塔最上面的那個。一公斤100多塊的美濃瓜,或許種出10顆只採收5顆;一公斤5塊的可能種出10顆統統採收;我寧願採收5顆就好,寧願用這種心態來種田。我希望種出高品質的東西。
林秋桂(2009.06~08)何經泰 攝
林秋桂,58歲。我是希望政府在畜產這個區塊…目前我們是自己管理得不錯,像是防疫、藥品使用、肉質改良、衛生等我們都做得非常的好,我們最需要政府幫忙的,就是品牌標示的問題,因為前幾年原物料不穩定,價格都很高,造成養豬的虧損很大,有很多養豬戶不是少養一些就是不養了,因為量少價格也好一點。有大量的豬肉進口進來,在超市的通路,我們的豬肉和進口豬肉都沒有區隔,標示也不清楚,只有在包裝下面用很小的字寫made in西班牙還是加拿大,很不清楚,消費者不會注意到,有魚目混珠之嫌啦,這樣有影響到國產豬肉,對我們不公平。
吳角子(2009.06~08)何經泰 攝
吳角子。68歲,種蕃薯葉5~6年,兩分地。賺不到錢,政府也不會補助;希望勤勞賺錢,身體勇勇這樣就好。
洪志遠(2009.06~08)何經泰 攝
洪志遠,43歲,務農11年。台灣的農業應該還有發展空間,我們走的就是精緻化農業,要如何把我們的品質顧好,品質若好市占率就會更好,用品質來創造價值。
【圖‧文:丁肇魏】
在求學的歲月裡,當日常事物散發著生動又奇妙的光芒時,用「相機」這敏捷輕巧的藏寶盒,捕捉青春稍縱即逝的姿態。
校園並非以建築的形式呈現,就像認識一個人的過程,有許多真實的感動隱藏在外表之下。對我來說,校園,以一種生活片段的方式呈現:痛苦的考試週、上場歡呼的啦啦隊員、偶爾心血來潮與三五好友做些蠢事的大學生們…….。將最精采的生活時刻採擷起來,串成一串值得品味的私人寶物……。說真的,看著照片,覺得好像飛回了過去,那與同學們無憂無慮又閃耀著青春光彩的時光,頓時,心底也湧起了淡淡的愁悵以及心滿意足。
有人說:「照片,是記憶的代替品。」,而現在的人,重視未來的程度比重視過去多得多。但是我認為一個人的堅強,卻是奠基於過去的每一個當下,都用誠實的態度來面對。整理「耀動的記憶」系列作品的過程裡,讓作者再次明白,雖然時光一去不復返,但是美好的記憶還是值得用相機審慎珍藏的。(第三屆數位島嶼攝影比賽第一名)
考試週:學無止境 丁肇魏攝
剛好遇到圖書館整修,成疊的書山堆在考生的身旁,形成特殊的視覺環境,......這麼大的壓迫感,你們竟然還念的下去啊~
制服日:搞kuso 丁肇魏攝
懷舊的制服日,驚見男生們穿著女生制服,一付蠻開心的樣子!OS:「這也算是一種解放運動嗎......?」
下課後:上籃得分 丁肇魏攝
我想有些人應該和我一樣:「上課一條蟲,下課一條龍。」,只是選擇的方法不是上籃,而是按下快門!
啦啦舞比賽:美麗瞬間 丁肇魏攝
就是那一瞬間,柔和地照射在她面容上的光芒,讓我把這張照片像珍珠一樣收藏起來。
吃西瓜大賽:透心涼 丁肇魏攝
在學生時代裡,最幸福的事,不外乎找到一群能同甘共苦的好夥伴。西瓜就是跟要大家一起吃才有涼喔!
仲夏的音樂會 丁肇魏攝
偷偷地蹲在舞台後方,欣賞台下觀眾看不到的景象。
趴一下,十分鐘叫我! 丁肇魏攝
樹影靜靜地閃耀著,像搖籃曲的音符,輕柔地蓋在女孩兒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