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都蘭
現在已經變成創作人天堂的都蘭糖廠,
老舊的房舍有種老老的原木氣味, 午后的微風吹久了仍還是會有些許涼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徵件主題:
家屋 當我們天空的頂點融合在一起,我的家屋就有了屋頂
──法國詩人,保羅.艾呂雅(Paul Eluard) 與屋子共患難久了,有感情了,人們習慣把屋子叫做家。
屋如果沒有深植的情感,它頂多只能算是「住處」,而不能算是「家屋」。
人的一生因為求學、工作、婚姻、養老…總也要搬上幾次家。
此刻,你居住在哪裡,是否仔細觀察過替你擋風遮雨的簷壁?
曾經,你居住過哪裡,是否留下「起家厝」的樣貌?
未來,你是否已經找到夢想家園的雛形?
無論是磚瓦、竹管、鋼筋水泥或者是環保概念材質,每棟房屋都見證了某個年代的建築風尚,每個門楣間都述說著一家人的故事。
重啟你的「家屋」檔案,分享你的「家屋」記憶,塑造你的「家屋」夢想,
我們盼望閱讀你從「家屋」捎來的訊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加資格:
只要有意願分享作品,不限資格,皆可參加徵選。每人投稿件數不限。
已經在個人部落格上公開過的影像與文字,亦可參加徵件。 □ 拍攝期間:
不限。
歡迎個人舊照片的掃描或翻拍;若不是自己拍攝的作品,請務必先確定沒有侵犯他人著作財產權。
□ 格式要求:
影像:
1. 作品以正片、負片或數位格式拍攝皆可。
2. 作品為正片、負片或照片者,需掃描成解析度300dpi之電子檔。 3. 限交jpg格式,影像尺寸不小於 1024*768 pixel,解析度不小於72dpi。 文字:
每張圖片的必填資料,包括
1. 照片標題: 2. 主題/關鍵字:(約3-5個) 3. 內容描述:(約200-300字) 4. 拍攝時間: 5. 拍攝地點: 6. 拍攝者:(可用暱稱或本名) □ 收件方式:
□ 獎勵辦法:
經主辦單位採用,展示於專題展覽者,我們將贈與
1. 獎狀乙紙 2. 數位典藏限量紀念品 □ 徵件日期:
即日起至民國100年2月14日
□ 入選公布日期:
民國100年2月25日
□ 注意事項:(下述所提作品含影像與文字)
1. 參與徵選作品,必須未曾書面出版或未曾得獎。
2. 作品一經上傳分享,請不要從「數位島嶼」網站中刪除。 3. 嚴禁盜用他人作品參加,違者除取消得獎資格,追回獎品、獎狀外,其違反著作權法之責任概由參賽者自負,與主辦單位無關。 4. 獲選作品,主辦單位可用以進行相關非商業性宣傳推廣、各種形式之展出等,因此主辦單位將可能依照展示需求重製。 5. 凡參加本活動,視同承認主辦單位訂定之各項規定。 6. 請詳閱數位島嶼網站公佈,若有修改,以網站公佈為主,恕不另行通知。 7. 數位島嶼相簿設定與相片上傳說明 (按此連結。 8. 數位島嶼採用。)創用CC授權條款 (Creative Commons,會員可從6種核心授權條款中選擇分享方式) □ 徵件示範,作品欣賞
20年前的蓽路藍縷,來不及參與,一磚一瓦堆砌起來的童年和回憶,隨著照片泛黃。
20年後的災後重建,不能悲傷, 只要記得,一家人在門口顫抖緊緊抱在一塊的當下。 愛人與被愛,我們都懂了。 相隔20年幾年的照片,好像是一種無法解釋的對照。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造成重大的災情,居住多年的家園一夕之間即被洪流沖毀,無數同胞流離失所,這是台灣的痛,國家的殤!位於東縣的太麻里鄉、金豐鄉、大武鄉等地區,在災後多處地區滿目瘡痍,許多居民無家可歸,但在災後各項救援自各界蜂擁而至,台灣世界展望會亦募集款項投入造屋工作,除了有專業工程人員、軍方支援兵力投入,並以「以工代賑八八零工」的措施,邀集居民一同攜手開始建造新家園,先後完成嘉蘭八八新城中繼屋、太麻里德奇段永久屋、大武鄉永久屋、目前尚有多個地區的重建工作尚在持續進行中,看著一棟棟屋子漸漸的完成,災民們對於未來又燃起了無限希望!是否時間真的可以沖淡一切?或許需要有一定的條件方能做到,真正的浴火重生,需要的是面對痛苦的勇氣、經歷煎熬的忍耐,體認在苦難當中,「愛」必能勝過一切!讓我們向這群投入重建工作的無名英雄致敬!
每次當我回雲林老家時,總會看見我的乾媽(大伯的太太)勤奮的為家理張羅大小事情,她總是戰戰兢兢的扮演好王家長媳的角色。過去台灣的傳統農村生活主要是以父系社會為主流,婦女在家中比較沒有地位。我記得每當用餐時間,乾媽總是和其他姑嫂一起在廚房裡忙進忙出料理一道道佳餚。當她們將所有飯菜與碗筷設置好後便迅速離開餐廳。原來過去我們家族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即是,家中婦女不但不可以和男丁同桌用餐,而且必須等男丁用完餐後才可以上桌吃飯。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因此塑造出台灣農村婦女不屈不饒的精神。再一次回顧此照片,望見古厝逐年斑剝的泥牆下白髮蒼蒼的乾媽並沒有被這些凋零的景象所擊倒。我們不僅要為這些為台灣社會不斷付出的台灣婦女感到疼惜,更令我們體認到她們知足惜福的生活哲學。希望藉此作品能鼓舞所有遇到困境與挫折的台灣人要勇敢的站起來,不要被惡劣的環境所擊垮,常保有知足常樂的心。 |
拍攝年代:
民國38年
拍攝地點: 南投縣鹿谷鄉竹林村
堅韌的台灣子民,早期用堅韌的竹管,
建造出屬於自己的家,
讓家人得以有遮風避雨的家, 也因此建造出幸福美滿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