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及後現代性的理論家─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同時也是位攝影家。尚‧布希亞論《模擬與擬似物》、《消費社會》及《象徵交換》的理論早已為人熟知。但他自己也拍攝照片,這一點較少為人知曉,他其實自1980年代起即已在世界各地展出攝影作品。其展覽包括法國阿爾城的年度國際攝影節、德國卡斯魯爾媒體藝術中心、法國巴黎歐洲攝影之家、瑞典色料藝術廠、澳洲布里斯班現代藝術中心、首爾大林美術館等重要國際機構中的個展。更近斯的展覽則包括參與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及北京中央美院美術館個展。
攝影是尚‧布希亞思想的延伸,但也就是因為如此,他堅持以「愛好者」的身份來看待自己。其作品最大的特點在於讓照片本身說話,不指涉其它現實。尚‧布希亞這種哲學風格對當代攝影理論具有啟發意義。攝影對他而言是基進思想、哲學、人類學等的一部份。布希亞的攝影體現其哲學視野敏銳的一面,具有東方禪宗意味與西方的批判思維。
透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設系林志明主任與尚‧布希亞夫人瑪琳間建立的友誼(林教授亦是布希亞的第一本中文譯著翻譯者,並擔任本展覽的策展人),獲得此一難得機會,邀得尚‧布希亞的攝影作品來台展出。展覽將以「光的誘惑」、「城市與物件」及「擬像與密碼」這三個子題來呈現布希亞作品。此外,本展覽並將發揮布希亞對科技發展進行反思的先行者面向,特地邀請台大網媒所洪一平教授帶領的imLab,與林志明主任的雲端策展實驗室合作,嘗試結合擴增實境等展示技術,將成為台灣第一個使用Google glass等穿戴式裝置的互動作品「AR自拍像」,用穿戴式設備與藍芽定位技術,再現作品中的布希亞。另一件新媒體作品「鏡中的他者」則是邀請互動藝術創作者羅禾淋與錄像藝術家陳依純共同合作,運用鏡子向布希亞致敬。
此次展覽亦將以影片段落方式展出布希亞生前的思想要旨錄影 - 《通關密語》(Mots de passe)。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