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檳榔」是相當重要且經濟價值高的作物,曾經有「綠金」、「綠寶石」之稱。然而「綠金」時代已逝,現今談及「檳榔」,一般人腦海大多會浮現「紅唇族」、「檳榔西施」、「土石流」的畫面。檳榔已被謾罵是傷害健康、汙染環境、敗壞社會風俗、及摧殘生態的罪魁禍首之一。在政府強力宣導之下,檳榔的負面形象及評價已深植人心。但是,檳榔真的一無是處嗎?事實上,臺灣及中國南方嚼食檳榔的習俗已延續數千年之久,透過檳榔嚼食可建立或強化族群與文化認同。檳榔也被用來治療疾病、防止瘟疫,當作社交、婚禮場合的禮物,甚至被用來當作宗教祭祀的祭品或是行使巫術時的法物,形成特殊的檳榔文化意涵及價值。
此次徵件將以「檳榔寫真」為主題,內容包括生活周遭與檳榔相關之人事物、如檳榔樹、檳榔攤、檳榔西施等等。誠摯地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分享您用心拍攝的影像。
|
─ |
〈提親〉 垚哥 攝
男方家長請媒人到女家求婚,提親時前往的男方親友越多代表越有誠意,男方要帶的禮品有豬肉、頭飾、檳榔、葉、小米糕、酒、木材等。
|
─ |
〈禮物與祭品〉 彤&希 攝 檳榔在臺灣社會扮演著重要的「禮物」角色,不僅用來款待親友、賓客;或男女傳情、送禮;在原住民各種祭儀中還被用來當作祭品。 |
─ |
〈檳榔也是藥〉 彤&希 攝
早期臺灣人吃檳榔的原始動機主要在於辟除瘴癘之氣,因為檳榔可是具有驅蟲消積,行氣利水的醫藥功用唷。
|
─ |
〈檳榔西施妙女郎〉 阿梅 攝
原本僅單純的檳榔買賣,轉變成重口味的服飾清涼秀,也常引起社會的討論,檳榔西施卻意外的成為台灣新意象的代表。
|
─ |
〈廊下的日常〉黃靄琳 攝
便利商店前與公車站牌旁,不到一坪的空間,一家子除了睡覺,從一家生計的檳榔作業,孩子的讀書寫字,到吃飯看電視,一家五口,全圍著這小小的檳榔攤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