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如何成為一種被紀錄的主題對象?災難相關的攝影如何傳達具體可見的現場,與莫可名狀的感受?我們是否可以從閱讀災難相關照片所捕捉的瞬間,理解畫面觀點(如個人或國家、自然變遷或社會發展),進入「災前-發生點-災後」與「影像攝取當下-現今-觀看時間未來點」之間的對話,從整體過程而非單一狀況來思考災難可以帶給我們的啟示?
徵件日期延長至民國99年10月15日 入選者致贈與數位典藏限量紀念品 數位島嶼.民國百年.2011年曆 即將出版,先睹為快 |
|
|
主題/關鍵字:地震、921、石岡、東勢支線、東勢站、東豐綠色走廊、紀念性地景
緣起1991年八月的傍晚時分,東勢支線東勢站發出了最後一班的列車,鐵路東勢支線從此走入歷史的深淵…那是家鄉的第一次騷動!
八年後,1999年9月21凌晨1點47分石岡出現了毀天滅地的震撼-----集集大地震,這一震讓小鄉遭受前所未見的毀滅與摧殘,並且在我們的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悸動。
災後,東勢支線蛻變成了東豐綠色走廊,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旅人會聚,享受單車追風的樂趣,舊有的月台,車站一一換上新裝,天涼時分,歡迎您來作客與郊遊......(文:吳國禎)繼續閱讀全文與更多「用心看石岡,真的不一樣」紀錄
[2009第四屆數位島嶼攝影比賽得獎作品]
主題/關鍵字:八八水災、風災、莫拉克颱風、水患、板橋、交通路況、街景
近年來道路品質已改善許多,但排水設施並不完善,夏日的一場大豪雨,就積水成如此情況,造成行車及路人極大的不便。八月七日午後的一場大雷雨,來得又大又急,剎時板橋地區到處積水盈尺,一時水患無法排除,而造成交通大亂。由於工商社會,時間就是金錢,各人為了各自的工作而片刻不得閒。因此開車的、騎車的為了爭取時間急行而過,而造成水花四濺,騎車或走路的行人因而遭到寸步難行的窘狀。
作者喜歡寫實攝影,因此利用相機拍下這一幅街頭雨中即景。在此建議政府鋪設道路工程除了注意工程品質外,亦應做好排水設施。當然富人開著豪華轎車享受舒適的行路快意外,亦應體諒路上行人之苦。(文:陳蒼榜)
主題/關鍵字:八八水災、風災、莫拉克颱風、水患、泡水車、街景
主題/關鍵字:八八水災、風災、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台東縣、造屋
一個災區的小男生,於暑假到來的時間,亦跟隨大人戴起工作帽、拿起油漆刷,為未來的家盡心力,用心點綴進而揮灑出滿滿並永不褪色的希望!
一名身穿寫著「走過風雨,攜手重建」T恤的災民與投入重建工作的工程人員,正一同進行造屋工作。
主題/關鍵字:旱災、嘉南平原、缺水、農業、農民
「中南部的水資源主要源於颱風雨,只要該年夏季颱風沒有帶來足夠的雨水,就有可能在9月以後出現缺水現象;旱情可能展延至隔年3月,甚至5月梅雨之前。北部的看天田部分仰賴2-3月的春雨,若春雨不足,缺水情況可能延至5-6月梅雨來臨後才有所改善。」(摘自「台灣大百科全書」之「旱災」,徐美玲撰文)
主題/關鍵字:風災、辛樂克颱風、廬山、溫泉區、老人
去年(2008年9月)盧山曾遭遇天災,大雨沖刷了整個聚落,不少房屋、道路均被破壞,而阿嬤可安好?(文:圓仔)
主題/關鍵字:火災、滅火、消防隊
每次看到火災的新聞,除了希望不要有任何民眾傷亡,更不希望有任何的打火英雄受傷,每次每次,當消防隊員冒著生命危險救火救人時,總是會有人怪他們:來得太慢、救得太慢、為什麼不進火場... 如果今天來救人的消防隊員是他們自己的親人,他們會不會這麼說?? 每一次的出勤都是在生死之間徘徊...所得到的責難卻多於感謝... 他們那一次不是盡心盡力的在救災??為什麼大家就不能多一些體貼的心... (文:jessica)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走過風雨—島嶼人民颱風記憶」數位典藏計畫 |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