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台灣,日本政府規定小學生畢業前,必須要遊覽國內的外地景點,認識自己國家。但旅費不是每位小學生家庭負擔得起,學校因此在每年開學註冊時,從學費中扣下一點錢,用學生的戶頭存起來。畢業時,錢也存夠了,就由老師帶著學生們出去旅行。由於這些錢都是存到畢業,所以就演變成了畢業旅行。
畢業旅行,這樣的傳統延續到國民政府來台,只是型態也因應社會需求持續轉變,直到現在。
以1980年代來說,高中畢業旅行的行程,目的是「參觀政經建設。」於是十大建設中的蘇澳港、桃園中正國際機場、高雄造船廠等等,都會排進參觀景點中。當然,除了讚嘆硬體建設之外,也要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玉山、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必定安排的風景區,住宿就由救國團在各地經營的青年活動中心負責,全套由政府包辦。
直到近二十年來民營遊樂園區大舉開放而興盛,也因應學生們的期盼加入到畢業旅行的規劃。
無論是國小、國中、高中或是大學,裝在遊覽車內集體行動的畢業旅行,絕對是台灣教育體制上彌足珍貴的回憶。那是個傻瓜相機只能裝著24或36張底片的歲月,你要找到殷殷期盼合照的人留影,還要仔仔細細安排場景,一切都是那麼小心翼翼。當時,也許你只是為了記錄自己關愛的人事物,多年之後,相信這些都成為呈現台灣風景地貌變化的珍貴材料,也印證了不同時代的教育體制在畢業旅行中走過的足跡。
此刻,歡迎你免費參加2011年8月「數位島嶼」的畢業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