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 2011年 年4月16日-2011年5月29日
展覽地點: 高雄市立美術館

【後民國 】--- 沒人共和國
People’s Repubilc of China】--- Republic without People
文 / 吳達坤(策展人)

「後民國」,是一個站在歷史軸線高度上的展覽。它的主軸是以「民國」這個多重意涵的概念,爬梳臺灣當代藝術中所具有的政治意識;「後」除了象徵著在政治學上「民國」這一詞的前途未卜甚至百年將至的況味,同時也帶有一種對於這個島嶼懸置現狀的未來預言觀照。

「後民國」這展覽概念一部份來自於個人很喜愛的一位小說家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 ) 於1948年所寫的一部經典科幻小說「一九八四」;另一部份則是來自於對臺灣現實政治經際與國際現況的觀察。 雖然一九八四年早已經過去,世界也未如書中一樣的改變,卻激發了後人對未來的思考。二零一一年(民國百年)已經到來,本展覽試圖將「中華民國」─ 臺灣的過去歷史、當下作一個參照,進而提出一個以民國百年之後的未來為藍圖的虛擬國度─ 「後民國」 (Republic without People)。 本展的主要目的,即是透過這樣虛構的展覽提出一個對於台灣未來的主體性提問;企圖點出島嶼居民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同時也可看到臺灣當代藝術家對於當今世界未來局勢的不斷提問。雖然藝術未必能解決問題,卻能提供不同的思辨角度作為現實的參照。本展的另一主軸,是以未來學 ( Futurology ) 的觀點來面對此一政治與歷史課題,談論一個充滿可能想像的虛擬 ( Virtual ) 國度----「後民國」。

「後民國」這個互應現實的虛構國家藉由形態上對現實與幻想兩者鏡射的深層指涉,以一個充滿未來想像虛擬國度來敘述,並與展覽子題:沒人共和國【 People's Repubilc of China】--- Republic without People。一語雙關的雙重再現道破當下民眾對社會及政治未來方向的極度不確定所產生的焦慮感,繼而反映出當今臺灣這島嶼普遍瀰漫的一種去中心、缺乏身分認同的集體意識形態。經由實體展覽這樣介入現實的一個干擾動作,恰恰也反應了「後民國」這一展名與臺灣這國家之間吊詭的鏡像關連。 況且,今日我們面臨到更大的形態轉變,諸多不確定的危機已經超越過去這島嶼數百年來建立的經驗法則跟現今政經體制能處理的範疇,或許每一個新增加的問題都是在加速我們自身的滅亡,同樣也造就了「後民國」展覽的成立。

「後民國」展覽邀集了跨越三個世代共二十二組(二十四位)生長工作於臺灣這國家的藝術家參展。計有: 楊茂林、陳界仁、吳天章、 梅丁衍 、姚瑞中、吳鼎武.瓦歷斯 、王俊傑、涂維政、陳浚豪、周育正、 崔廣宇、蘇匯宇、 陳擎耀、 陳萬仁 、邱昭財、 饒加恩 、黃海欣、葉廷皓 、余政達、 杜佩詩、陳敬元 、萬德畫會(蘇育賢、黃彥穎、江忠倫)。 本展跨越了三個世代藝術家的組合,交織出這島嶼數十年來不為人知的歷史觀點和縱深;透過展出的方式重新描繪出屬於這島嶼過去跟未來的文化輪廓跟想像 。看藝術家們如何把時間軸線拉大宏觀地去看待歷史的「過程」,以及如何把焦距調近,以「微觀」的方式去看待某單一事件。 儘管同樣是透過政治和時代社會之間的關連來切入,卻產生出不同的觀點與文化輪廓 。

這展覽本身不僅僅從虛構文本獲得脈絡的合法性,更是體現了經由現實再現被捕捉的「真實」。「後民國」一展即是基於這個理解 , 提出一個「偽裝」的策略 :最快改變體制的方式即是矇混進入這體制之中,摹仿它、干擾它、瓦解它、然後再重新建構。當然,對藝術家而言,當下就要預測未來社會的狀態,以及根據歷史跟現況情勢來判斷即將發生的事,基本上是大膽又張狂的想像。 未來承受了太多的意外,歷史無時無刻不在改寫 ,或許我們的未來也許就是如此。

也因為如此,這個似是而非的展覽本身才變得十分有趣。

展覽相關網站:http://www.ncafroc.org.tw/curator/2009/project03/2009project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