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國的邊界上─陳界仁 1996-2010
展覽日期:2010/8/28 - 2010/11/14
展覽時間:9:30~17:30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展覽區D~E~F
網址:http://www.tfam.museum/03_Exhibitions/Default.aspx?imgTime=&PKID=351
台灣當代藝術家陳界仁1960年生於台灣桃園,高職美工科畢業,目前生活在台灣台北。
1980年代─臺灣的冷戰/戒嚴時期,陳界仁曾以游擊式的行為藝術和策劃體制外的地下展覽,干擾當時的戒嚴體制。
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後,陳界仁停止創作沉寂了八年,這段期間他在擺地攤的弟弟支助生活下,開始經由重新審視自身的成長經驗、家族歷史和其生活環境中的軍法局、兵工廠、加工區、違章建築區等空間,省思台灣在歷經殖民統治、冷戰/戒嚴時期,成為資本主義生產鏈的加工基地和逐漸進入消費化社會的演變關係,以及解嚴後被納入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背後根源和台灣處於國際政治的「例外狀態」下,人的處境與其精神的變異過程。
陳界仁認為台灣在經過長期的被支配過程後,無論是在地的社會現實或歷史脈絡,已被新自由主義主導的主流論述層層遮蔽和抹除,並成為了一個「快速遺忘」和失去「歷史性地思考未來」的社會。
1996年重新恢復創作後,他開始通過平面影像和拍攝影片等藝術行動,對邊緣區域的現實處境、內在的精神狀態,以及如何翻轉新自由主義治理邏輯的可能性,進行各種「再書寫」、「再想像」和「再連結」的創作計畫。他認為通過與在地人民的合作,以及通過美學的實驗和影像詩學的開放性,可以與觀眾共同創造出多重對話的場域和相互連結的可能性;雖然他的作品背後總有其所關注的政治議題,但他認為藝術的意義,更在於將那些語言、文字難以訴說的氛圍、精神的幽微狀態、身體的記憶和感性經驗,通過藝術的想像性進行「書寫」;尤其是在被新自由主義日趨宰制的時代,創作不僅是為了抵抗遺忘,更在於如何對「人民書寫」的形式和「多元民主」的可能性提出新的想像。
陳界仁的作品曾個展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洛杉磯REDCAT藝術中心、馬德里蘇菲雅皇后國家美術館、紐約亞洲協會美術館、巴黎網球場國家畫廊等機構。參加過的聯展包括:威尼斯雙年展、里昂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雪梨雙年展、伊斯坦堡雙年展、台北雙年展、光州雙年展、上海雙年展、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布里斯本亞太三年展等當代藝術展覽,以及西班牙、里斯本、阿爾等攝影節與倫敦、溫哥華、愛丁堡、鹿特丹等電影節。曾獲2009年台灣國家文藝獎─視覺藝術類、2000年韓國光州雙年展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