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迷惑於大量出現的當代影像創作與充斥的攝影影像作品時,我們如何思考攝影這個從屬於藝術之外的話語,從對藝術作品非神聖化過程的反向模仿,提出了自身的語言與概念。「7030-建國百年台灣古意新像攝影展」藉由70 歲以上、30歲以下,這跨越40年的兩個世代之攝影、影像創作者的作品,提供我們更寬廣的視角去觀看攝影的「本質」抑或「非本質」。
許多不同於藝術攝影的攝影影像作品,大量出現在當代藝術,其中更以運用大眾媒體中的攝影影像為主。攝影影像的創作從過去的製造者(maker)變成使用者(user〉。70年代出生的台灣藝術家,大部分是以純藝術或當代藝術脈絡的創作態度使用攝影影像,而不是用藝術攝影所強調的機具或媒材特性來製造攝影影像,多數的創作者對攝影並無忠誠度,對於許多議題會用未設定媒材的態度與探索精神來選擇最合適的表現方式。這世代的創作者生長在充斥各種影像的消費環境裡,舊有文化印象、記憶隨著經濟與都市發展的節奏,急速消失或遺忘,因而,在他們的作品中出現兩種創作態度:一種是像消費文化般華麗喧囂,另一是企圖捕捉有別於日常所見的廣告影像,例如被忽視的老舊房屋、當地邊緣族群的文化現象與自身存有的生活影像。
相較之下,民國30年以前出生的攝影家,其所經歷的時間跨距及因而產生的歷史感,是年輕影像創作者無法經驗的。這種歷史經驗,無論是由日治跨過國民政府統治,或是由中國大陸遷徙到台灣,更或台灣到國外,這些轉換包含了政治、社會、空間、文化經驗的拉扯衝突,所依賴者在於時間流緩慢流逝所產生的經驗。因此,經由資深攝影家的作品我們看到時代演進歷程,也反映他們對攝影的看法、想法與做法,更呈現在視覺上去蕪存菁的過程。而透過本展資深攝影家與潮世代影像敘事的對話,讓我們省思過去、檢視當下,進而累積台灣攝影文化向上的能量。
策展人:蔡文祥
協同策展人:邵易謹
參展者:
70:周全池、周志剛、周鑫泉、秦凱、陳敏輝、翁庭華、劉亦泉、謝明順
30:王挺宇、王琬瑜、洪添賢、侯怡亭、楊貽茜、盧昱瑞、劉躍、鍾順達
地點:台灣攝影博物館預備館 1&2F展區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91巷17號 近小南門或西門捷運站
座談一
主題:資深攝影家 VS.潮世代影像敘事
與談人:所有參展者、蔡文祥等
時間:2011/02/19(六)16:00
座談二
主題:台灣攝影老頑童:謝明順的攝影觀
與談人:謝明順、蔡文祥
時間:2010/02/26(六)15:00
座談三
主題:寫實攝影的再生
與談人:秦凱、蔡文祥
時間:2010/03/05(六)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