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金瓜石採礦的文史資料,大都記載光緒十六年(1890)劉銘傳修築臺北至新竹鐵路,修築至七堵時工人在溪中發現砂金。光緒十九年(1893),曾在美國採金的潮洲人李家,自猴硐溯大、小粗坑溪而上,終於在九份山巔發現小金瓜露頭。此一發現立即吸引了無數投機冒險的淘金客,從此改變了以農業生產為主的九份山區。是年,清政府把經營不善的金砂釐局以七萬五千圓的一年半租期,讓給淡北的資本家--金寶泉來經營。金寶泉沿用官方「包租釐金」的方式來經營採礦事業,並在九份山和小粗坑增設分局。金寶泉約滿後,清政府收回自營,重開金砂局,然而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從此金礦也拱手讓給了日本。
明治三十二年(1899),藤田組將抗日志士匯集的小粗坑租給擔任巡查補兼翻譯的顏雲年。明治三十六年(1903)顏雲年與蘇源泉共組雲泉商會。大正九年(1920)顏雲年合併雲泉商會與數人共組「臺陽礦業株式會社」。昭和十二年(1937)起受產金獎勵政策的刺激,再開鑿現代化坑洞,建設新型浮選廠、粗碎廠、架空索道、氰化廠、硫酸廠等設備。聚落內人口劇增,各行各業林立;輕便鐵路和自動車路相繼興建,九份遂有「小香港」之稱,締造了九份的黃金時期。
光復後,臺陽礦業株式會社改組成立臺陽礦業公司,並將瑞芳礦山分租給八大公司。民國三十八年和民國四十五年曾分別締造光復後的短暫好景,然礦山因受政府黃金政策的影響,公定金價不敷成本,加上礦脈逐漸枯竭,臺陽公司遂於民國六十年正式結束瑞芳金礦之開採。礦業人口大量外流,九份成為純粹以居住為主的聚落。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新北市 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歷史建築群01

m

新北市 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歷史建築群02

m

新北市 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歷史建築群03

m

新北市 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歷史建築群04

m

新北市 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歷史建築群05

m

新北市 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歷史建築群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