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著攝影影像的表達,時而單純的色塊、時而交錯律動似乎表達出攝影的「規律影像」,這些影像無論是構成系列或自成單一影像語彙,都賦予被解讀內在心情圖說的可能,希望是可對話的、可幻想的,影像表達由取景構圖的被切割成「有形」邊際,亦是影像「形、意」內涵的起點,它雖然是斷落的圖像卻具有延續性及構圖細節,由觀者去填充解讀後的「空白」之處』。這是2001年『孤獨的擁有』攝影展部份創作理念。
「走過環境」及「進入環境」的創作過程,我嘗試由這些過程理解為何要提起相機,了解哪一些環境可以轉換我的思考圖形,它們是難以取捨多樣的再造影像,如此多且複雜的外在因素,也許是「進入環境」的視覺陷阱。我經常試著解讀自己,嘗試讓我的心思進入環境,我相信「要靠近及了解環境,方可拍出照片」更相信當真正的了解自己之後,才可以了解環境以及被環境導入。這是2004年『入默』攝影展覽部份創作理念。

「進入環境」進而「融入環境」一直是決定按下快門之前的關鍵過程,而影像的呈現其實是千萬個曾經發生過的環境之一,就在此快門的當下唯有最真實的表達我賦予此環境再生的視覺感情。這是2006年『入默-水岸組曲』攝影展覽部份創作理念。

攝影是我無可去除的記憶,即使沒有用文字表達,這一些影像仍然經常在腦中浮現及環繞交錯,因此驅使我要多注入一些解讀,這並不是衝動突發的構想,過去攝影展的作品表達中,已經表現出影像的「斷落」性質及可「延續」的特性,也就是作品的「張力」及「影像邊際再造意義」。攝影的擷取猶如畫筆中的手,透過思慮擷取,保留極小部分的影像,它可能是極為精華的影像內容,但也可能會不自覺過分的被切割,透過生活的經驗及感情的體認,藉著影像於腦中的再生使它的解讀可以再「延續」,並且拼疊出我的生活憶像,使攝影作品在不同的時空可以交互了解,以不同手法表達,細細品味。
m

握著陽光守家園

m

淚痕

m

長鼻子的天空

m

暮光

m

魅影

m

波斯菊的異象世界

m

勁沙的界域之外

m

起碼還有影子

m

蒼葉悲歌

m

腦外革命

m

魅之影舞

m

片樹獨白

m

假如我是真的

m

離家-500哩

m

幽曲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