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築城1717(康熙56)年,稱澎湖新城。
第二次築城1864(同治3)年,稱金龜頭礮臺。
第三次築城1887(光緒13)年春1~2月間(農曆正月),稱金龜頭礮臺。
第四次築城1902(明治35)年5月20建,1904(明治37)年9月15日完工,稱天南礮臺。工事總間為支部長工兵少佐柴恒房,主任官為技手石川義仙、菅野外三郎、杉野中造。
西元1887年由總兵吳宏洛所建,配備有七、十、十二吋口徑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與西嶼東臺、西臺同為全澎戰力最強大之砲臺,乙末之後,日軍地圖上明白的標示了這個砲臺,日軍於佔領大城北炮臺後,向西挺進準備攻佔馬公時,受東角砲臺及西嶼砲臺的猛烈攻擊,隨後日軍自東門突破,占領東角砲臺及金龜頭礮臺。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01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02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03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04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05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06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07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08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09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10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11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12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13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14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15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16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17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18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19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20

m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