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影雲根」碣是明監國魯王手書,鑴刻在一塊巨石上的碑碣。由於該石早已崩落,四個字中的「根」字不見,目前只留下「漢影雲」三個大字倒立地上。魯王,姓朱名以海,字巨川,號恆山,又號常石子: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九子荒王朱檀的第十世孫。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薨於金門,享年四十五歲。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陷袞洲,安王及王子多人殉難,朱以海以第六庶子,初領鎮國將軍;崇禎十七年(1644年)冊封為魯王。魯王生前抗清復明,輾轉東南沿海,長達十八年;其間除了離開兗洲到浙東,以至任監國,前後共七年,又駐南澳三年以外,寓居金門的時間,累計共八年之久,因此在島上留下不少遺跡。其中,以漢影雲根碣最能代表他的慨然之氣。漢影雲根碣位於金城鎮古城村古崗湖南邊的獻臺山(土名東紅山)麓,該處磐石磊砢,林木遮蔽成蔭,石壁苔斑滿佈,氣勢堪稱剛勁磅礡。因此,寓居金門的魯王常遊於此,並摩崖磐石之上。就在地面的凹處,覆著一塊巨石,朝下一面有著深藍色漆的漢影雲三字。字的上方,刻紅印一方,題:「翰墨之寶」。相傳民國十年(1962年),僑商董春波等捐建古崗國小時,無知的石工將「根」字鑿去,而使石碣殘缺至今。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金門社教館館長王秉垣僱工,在石對面另一側,平坦的盤石壁上,描暮仿刻「漢影雲」三字,並由書法家薛祖森補書一「根」字,供人瞻仰,然而也因此常使初訪者莫辨真假。石碣左側有明朝遺臣諸葛倬、吳兆煒、鄭纘祖、鄭纘緒等人所題的詩詠。漢影雲根碣原來就是位於這詩詠石塊的上方,後來不知如何掉落地面,被破壞殘損的。詩詠前誌序:「監國魯王遵澥(即海古字)而南,駕言斯島,揮翰勒石,為『漢影雲根』四窩字,意念深矣。倬等瞻誦之餘,同賦詩誌慨」;詩後落款:「永曆歲次甲午秋仲朔 恭題」。可見這個碑碣乃是明永曆八年(1654年)八月以前,魯王寓居金門時所刻。詩刻的旁邊,約五公尺遠的石壁間,有鄭成功夫人董氏的叔叔,明崇禎進士董颺先所題的草書「闢沌」二字,字跡堅挺秀拔。遊觀臥倒的漢影雲根碣,回想當年魯王的離鄉背井,奮戰四方,為南明赴命,如今卻落得埋骨孤島,榛莽為墟,不禁使人油然而生為他掬淚的無奈與感慨。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金門縣 漢影雲根碣01

m

金門縣 漢影雲根碣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