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都市的肖像―袁廣鳴的「失格」作品系列
撰稿:岩切澪(藝評寫作/亞洲藝術文獻庫台灣研究員),2002


在讀過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中譯版之後,袁廣鳴表示他並非十分喜歡這本小說。但是,這個書名卻深深地吸引了他。當然,對於使用中文的人而言,要理解「人間失格」其中每個單字的意義並非困難之事。然而,這段文字當中,似乎又隱含了對於其實體難於掌握的不確定性,也正因為這個不確定性,使得這句話帶有一絲飄忽的美感,進而吸引了藝術家的注意。

中文的「失格」(dropped frames:又稱為「掉格」),為利用電腦處理動畫時的編輯用語。失格現象指的是由於CPU的處理速度等問題,造成原本每秒應該有30張的畫面(frame)少掉了幾張。日文稱之為「コマ落ち」(komaochi)。
袁廣鳴在「失格」這個專有名詞與他的作品創作過程之間找到了接點。觀者很自然地看著無人無車的街景,一時之間完全沒有察覺到它的奇異之處。可是在這張照片之中,就像構成動畫的無數張畫面一般,藝術家從耗費兩個月時間所拍攝的300張以上的照片中選出70張, 再利用拷貝及拼貼的手法重新予以組合完成。

袁廣鳴重複地提到「複製」這個概念。「只是,班雅明的時代所謂的複製指的是copy,現在則是clone」。
也就是說,這個街景乃是利用數位科技所複製出的複製(clone)城市。就像我們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一頭複製牛看起來就是一頭普通的牛,這幅乍看之下毫無異狀的街景,如前所述其實是經過各種處理過程所製造出來的。可是,從畫面中我們幾乎不可能判讀出這個過程。當我們觀賞某種繪畫作品時,可以透過其筆致了解藝術家創作時身體的運動,或是辨識出雕刻作品表面上的手掌及手指的痕跡,這些東西在這件作品中完全被排除掉。另外,人、車…,所有會動的東西或生物,皆從這個複製的街道中被切除掉。在這裡生命感的喪失具有雙重的意義。

有如朗誦一篇詩作,當我凝視這座以緩慢速度,漸漸浮現的沉默街道時,一個念頭突然顯現腦海:這個街道,一切所有眼睛能見之物皆為真實,同時,一切也只不過是一種被加工過的表層意識。

延展在清澈明朗的青空下、隨處皆清冷乾澀的都市肖像,以一種完美無暇的美感,嘲笑雙眼的不精確。變裝的現實以一種似夢非夢的冷冽景緻令人折服。

我們活在此處,
任誰都無法逃離此處。


m

城市失格-西門町白日

m

城市失格-西門町夜晚

m

城市失格-忠孝東路

m

城市失格-西門白日局部

m

城市失格-西門白日局部

m

城市失格-西門白日局部

m

城市失格-西門白日局部

m

城市失格-西門町白日原始圖片

m

城市失格-西門町2001

m

城市失格-利物普

m

城市失格-利物普

m

城市失格-利物普

m

城市失格-利物普局部

m

城市失格-利物普局部

m

城市失格-利物普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