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代末、九○年代初的台北,籠罩在嚴重的「交通黑暗期」裡,整個城市處在蛻變的陣痛中,新舊的氛圍混沌不明,街頭每日上演著不同的劇碼。

過去台北人總愛搭著「北淡線」火車,離開繁囂到淡水去看海,隨著捷運的興建,「北淡線」正式走入歷史。只是便利的捷運那時還距離遙遠,只有佔據著大馬路的捷運工程,帶來交通的不便,一到上、下班的尖峰時刻,塞車成了台北人最大的揮之不去的夢魘。熱鬧的忠孝東路上最常見的景像,就是動也不動的車輛長龍,台北宛如一個大型的停車場,人和車困在這個碩大的停車場裡動彈不得。

捷運像是構成台北生命力的大動脈,隨著捷運的施工,整個台北城市的重心,也從昔日繁華的西門鬧區,逐漸向東移,東區取代西門町,成為流行的指標地,時髦的人們穿梭在東區的街頭,每天都有不同的喜、怒、哀、樂表情。

那時台北的天空除了施工中的煙塵,還瀰漫著陳情、抗議的聲浪。城市跟新建設處於磨合期,人民跟變動的政治氣氛也是如此,台北街頭成了發聲最好的舞台,各式抗爭的議題藉由不同的人們、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區上演,創意和熱情直接展現在肢體上。現在人們對走上街頭抗議這件事,已漸漸麻痺,反格外懷念起在個還盛行「愛國獎券」的年代,人們試著把未來交付給機運的同時,還得替自己找個「愛國」的藉口。


撰文者—劉俊宏

m

映像台北(1)

m

映像台北(2)

m

映像台北(3)

m

映像台北(4)

m

映像台北(5)

m

映像台北(6)

m

映像台北(7)

m

映像台北(8)

m

映像台北(9)

m

映像台北(10)

m

映像台北(11)

m

映像台北(12)

m

映像台北(13)

m

映像台北(14)

m

映像台北(15)

m

映像台北(16)

m

映像台北(17)

m

映像台北(18)

m

映像台北(19)

m

映像台北(20)

m

映像台北(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