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網際網路的時代,「舊書攤」似乎與這個世界是格格不入,在台北市牯嶺街經營舊書攤的蔡鏡輝,卻五十多年來經營「舊書攤」無怨無悔,優游自在的沈浸在書香世界裡。

今年六十八歲的蔡鏡輝,十幾歲就跟著父親蔡木林賣舊書,自己也非常喜歡看書,國小唸師範附小,高中唸建中,大學唸法律系,曾經參加律師司法官考試,後來竟被以曾經參加二二八事件除名,永無翻身之日,雖然事過境遷,蔡鏡輝難掩激動之情,直到立法院通過二二八事件補償條例,才洗清他的冤屈。

走進蔡鏡輝的舊書世界裡,放眼一看除了高高的書架外,到處都是堆得比人還要高的舊書,一堆堆舊書,人只能側身而走,而蔡鏡輝就坐在書堆中一張老舊的書桌旁,書桌上也堆滿都是待處理修補的舊書。而來到這邊的客人要找甚麼舊書,只要問老闆蔡鏡輝,就清清楚楚了,因為只有他最瞭解書擺的位置。

不一會兒功夫,一輛專門收集破爛的摩托三輪車,停在舊書攤前,問老闆要不要收購車上的這些舊書,只見蔡鏡輝拿了磅秤走了過去,如獲至寶的在車中一堆舊書中翻撿,在看了幾本舊書之後,和其他十幾本書用磅秤稱了一下,就以一百元成交,蔡鏡輝說;只要賣掉其中一本就可以賺回來了,但是這一本何時可以賣掉就不得而知了。

走在牯嶺街感覺不出這裡在民國五、六零年代,是有名的舊書攤街,全盛時期這裡有數十家舊書攤,假日有數萬人次進出這裡,連汽車要進出牯嶺街都很困難,學生、教授、名人等都來這裡找書。民國六十四年,市政府以整頓市容為由,強令舊書攤遷往光華商場,只剩下十幾家經營,到了現在舊書攤很難再經營,只剩下幾家勉強營業。

在牯嶺街全盛的時候,有不少書攤尋寶的故事,為人津津樂道。蔡鏡輝說曾經有一位新加坡僑生受其母親之託要找一本二零年代的小說,找了好久,終於在其書攤找到了,讓其母親開心得不得了。這裡的舊書種類還真不少,有教科書、參考書、小說、古代的線裝書、日文書、古代的洋文書、停刊的雜誌等五花八門的書都有。在兩岸尚未開放前,三零年代的大陸書還是搶手貨,直到兩岸開放後,大量的大陸書籍引進,生意也漸漸蕭條了,現在來這裡閒逛的人也少了,大部分來找書的人以命理、中醫、字帖、及介紹古董的書較多。

兩代經營舊書攤的蔡鏡輝,愛書可說到了「癡」的境界,儘管資訊那麼發達,舊書攤的生意已經冷清、蕭條了,他還是堅持經營下去。他還希望市政府能夠將這裡的舊書攤、集郵店、錢幣收集店等規劃成具有特色的跳蚤市場,吸引收藏家、觀光客前來,再造牯嶺街的第二春。
m

蔡鏡輝愛書如癡五十多年來如一日。

m

收破爛的車子會拿一些舊書來賣,蔡老闆以磅秤稱重收購。

m

舊書店內蔡鏡輝虔誠的供奉著祖神牌位。

m

修補舊書也是一大學問。

m

蔡鏡輝的父親蔡木林是舊書店的創辦人。

m

店裡舊書堆得只能側身走路。

m

蔡木林老先生每天做甩手運動,身體硬朗。

m

兩代經營的舊書攤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