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12年(1886)間,駐防臺灣府城(即今臺南市)的鎮海軍提督楊金龍、臺灣鎮總兵章高元,奉巡撫劉銘傳之命率領所屬軍隊,以嘉義大埔為起點,向東開闢經甲仙埔、荖濃、寶來、關山,越八潼關(約今啞口)後,通抵大陂(今臺東池上)的橫貫道路(約今南橫公路路線)。是年3月,楊金龍、章高元分別率領鎮海中軍的前營和正副兩營等展開拓建工程,在今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設置營壘駐防,兼作工寮。後因夏季炎熱,內山瘴氣過重,軍士兵多數水土不服,病歿者百餘人,後葬於營壘東側,現存者有85座之多,即為鎮海軍墓。
鎮海軍墓的墓碑有銘文書寫者不多,僅27座,書寫方式各異,且銘文由尖物刻出,簡樸有力。由銘文可知這群官兵非同姓之家族兵,並且大多來自於湖南,墓群多為鎮海中軍前營之官兵。立碑時間多為光緒12年(1886)5月至9月,推測官兵疑似死於南臺灣酷暑下各種橫生的疾病。官兵袍澤相互照顧,為客死異鄉者草葬於營壘之側。墓碑石材多取自附近的板岩、砂岩。
墓碑軍籍多為鎮海中軍前營,亦有鎮海中軍右營者。前營之兵則有後哨、左哨之分,另有後哨第八隊之支隊名。由於墓葬區緊鄰鎮海中軍前營駐地營壘,故墓群可能屬於鎮海中軍前營之兵,但亦有可能屬章高元所領之部,故古蹟名為「鎮海軍墓」,以避專奪。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