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墓位於金門縣金沙鎮東珩村郊外的土丘上,為臺閩地區今存六座明朝古墓之一。由於墓碑上已無字跡,因此,推測可能是明朝浯陽進士陳健的衣冠塚。陳健,字時乾,號滄江,浯洲陽翟人,為浯陽陳氏第十九世,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舉人,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受刑部主事,歷四川司郎中。嘉靖十四年(1535年)陞任南安府知府(今江西省境內),由於為政寬儉清廉,與民休息,頗受愛戴。次年(1536年)陳健為梅國書院作記,其後又主持《南安府志》的修纂,對南安府的貢獻頗大,陞任按察使副使,後又曾任廣東省廉州知府及南甯知府。陳健為官,決讞鯁直,不阿上意,為政「惟勤撫綏,不務因循」。其父陳禎父以子貴,誥贈刑部主事,並賜建恩榮坊於陽翟。陳健辭官歸田後,對於宗族事務不遺餘力。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陳健見本房祠堂年久失修,已告傾圯,於是鳩資重建,命名「永思」,以誌世代子孫對祖先慎終追遠的懷思。此外,為了使浯陽陳氏的傳承有清晰的脈絡,又致力於浯陽陳氏譜系的續修,並以「志克卿允子,公侯伯仲延;篤慶丕先澤,昭穆衍潩賢」作為浯陽陳氏的輩份代字,由第二十世起施行。陳健墓位於前低後高的山坡上,居高臨下,造型雄偉,採坐北朝南偏西的方位,為當眠牛穴口。墓塚前的構件均由花崗石構成,塚前有雕花石板壘砌而成的雙層正身護牆,護牆兩端突出三組開闊的雙層伸手石牆,逐層向外伸展。正身護牆前,有四柱墓亭一座,亭中央立有石碑一方,碑上已無字跡。亭前有供桌一張。雖然這是一座四品的官墓,墓前卻沒有象徵職官品序的石獸、石望柱等石刻群象。此外《同安縣志》記載:「陳健墓在長興里後蕭」明確地說明陳健非葬於金門,故推測為陳健之衣冠塚。同時,據目前住在金門山外的陳忠信先生(浯陽陳氏後裔)的說法,塚前原有一塊上面寫著「大明同安縣進士陳健」,並刻有聖旨的石碑,立於墓埕中央,面向墓外,形制大小與現有墓亭內之石碑相仿,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國軍退守至金門以後便失去蹤影。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金門縣 陳健墓01

m

金門縣 陳健墓02

m

金門縣 陳健墓03

m

金門縣 陳健墓04

m

金門縣 陳健墓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