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生療養院創建於西元1930年(日本昭和五年),設於臺北州及新竹州交界的「頂坡角」(今迴龍地區,亦即台北縣新莊市與桃園龜山鄉交界處之塔寮坑)。最初名為「臺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樂生院」,佔地約三十公頃,是日治時代為強制收容漢生病患(俗稱痲瘋病、癩病,或稱韓森氏病)而設。起初34棟院舍中只有五幢病舍,收容了一百多人。經1934-1939年十年計畫的擴建,將近一百棟院舍中,有38棟病舍,病患擴及七百人。戰後延續日治時期的強制隔離政策,加上來臺軍人病患的增加,乃配合美援經費的協助,從1954-1959年陸續擴建病舍至六十多幢,有近千張病床。樂生療養院院區內,為了強制隔離病患,將它營造成一個自我封閉的社區,所有需求一應俱全,從醫療院所、病舍,到餐廳、廚房、浴室、市場、小吃店,以及圖書室、棒球室、籃球場、合作社、工藝所等,還有特殊的精神病房、反省室、隔離病房、監獄,甚至基督教、佛教、天主教三大信仰中心,也分布在南、中、北三個區域,撫慰病患心靈。
1994年行政院核定捷運新莊機廠規劃,2002年捷運新莊線台北縣轄段工程開始施工,2005年「署立迴龍醫院」竣工,2007年公共工程委員會確定樂生保存方案, 2008年擴大保存範圍。
樂生療養院是臺灣第一所公立漢生病防治與強制隔離的機構。百年前,癩病特效藥尚未問世,加上對此疾病的不瞭解,痲瘋病被誤認為是無藥可治、具高傳染性。因此,當時日本殖民政府乃採行「強制收容,絕對隔離」的政策,病患被強制送進樂生療養院,幾乎就註定老死其內。而後治療藥物發明,患者不再需要強制隔離,漢生病患才逐年減少。樂生療養院對於長久居住於此的院民而言,已不僅是歷經痛苦隔離治療的病院,也是情感生根的家園,更是見證歷史的重要場域。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新北市 新莊樂生療養院01

m

新北市 新莊樂生療養院02

m

新北市 新莊樂生療養院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