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橋於西元1952年興建完成,橫跨雲林、彰化2縣,採用華倫式桁架結構系統,全長1939.03公尺,是當時遠東第一長橋,深具國際知名與歷史價值。
西螺大橋座落於濁水溪下游,橫跨於濁水溪之上,聯絡彰、雲兩縣。西元1936年該地成立「濁水溪人道架設期成同盟會」,至西元1940年完成三十二座橋墩,後因大戰工程停頓,於西元一九五一年由美援及配合款續建,於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完工。全長一九三九公尺,橋面寬約七、三公尺,採華倫氏穿式,鋼鐵作架,水泥作墩,桁樑引孔,舊時曾附設台糖的小火車軌道,形成火車與汽車並行的奇觀。近年來因臺糖小鐵道重要性日減,常因鐵軌打滑造成機車事故,因而予以拆除,現僅存公路部分。如今又因運輸功能被後起的中沙大橋取代,使得這座華倫氏桁架造型的橋,日趨沒落,但此亦十分具有觀光價值。將歸劃為完全步行的大橋,如此一來,民眾便可悠閒的漫步在橋上好好的欣賞這座曾傲視全臺的大橋。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雲林縣 西螺大橋01

m

雲林縣 西螺大橋02

m

雲林縣 西螺大橋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