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隧道原為日治初期,日人政府命阿美族人開挖穿越馬沙林尼山,以暗渠方式引馬武窟溪上游溪水灌溉小馬地區農田,於1929年(昭和4年)完工,稱小馬埤圳(埤圳為日文漢字,亦即水圳)。後來為改善泰源盆地對外交通,日人政府強迫阿美族人繼續用人工將暗渠擴大,成為人車可通行的隧道,1932年完工。戰後被公路局稱為泰源隧道,是臺東縣境內唯一的公路隧道。
成功鎮民認為該隧道位於小馬段,且早年稱小馬埤圳,戰後所改稱的泰源隧道並不妥當。乃積極運作,由耆老王河盛提供資料,鎮民代表會在第17屆第8次臨時會中,通過「隧道應回復正名為小馬隧道」案,函請成功鎮公所辦理。鎮公所順應民意,於2004年10月將該隧道正名為小馬隧道,並在東口左側立碑為誌。
小馬隧道寬約3.5公尺,高3.75公尺、長約230公尺。除兩端在戰後稍作整修、塗以水泥外,其餘均保留人工開鑿痕跡。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