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鎮陽翟係以陳氏為主的單姓聚落,開基可上溯至五代成化三年(C.E.914),陳達奉鎮浯洲鹽場開始。傳至六世陳大燦業已蔚為大族,遂分為仁、義、禮、智、信五房(現今留在陽翟的陳氏為信房子孫
「永昌堂」首建於明宣德年間(CE1435),是陽翟信房前房之小宗祠堂。興建原有乃宋朝乾道元年(CE1165)之大宗祠堂「五恆祠堂」,毀於倭寇入侵,族人因修建意見不合,未加重建,後來信房中巷一系於明宣德年間(CE1435)興建「永思堂」,信房前房也於同年興建「永昌堂」,嗣後數百年間,歷經兵燹,幾經修葺,至民國二十年左右,旅印尼華僑厚仲叔公捐資重建,工程進至一半,厚仲叔公突發異想,要建一座與眾不同的宗祠,於是重新設計,拆除重建,就此,一座中西合壁,獨具風格的宗祠,於民國二十四年落成,西廂房浯陽小學校,亦於二十五年完竣,共耗資一萬二千銀圓全由陳厚重先生一肩獨任。
「永昌堂」為二進大厝,前進依古型,雕樑畫棟,後進採洋式,二樓華屋,一、二樓均安有祖龕,奉祀第一世(CE914)至十世祖先神主及十一世以後前房祖先神主,其中有一至八世的宋朝「開同進士」陳綱、宋朝進士陳統、陳昌侯、陳棫、陳良才、陳槱、明朝進士正四品中憲大夫陳基虞(二十世),另「浯陽小學校」為西式二樓建築,作為學堂和族人聚會休憩之用,是時未結婚之村男夜間多到永昌堂睡寐,因較為涼爽,民國二十五年聘請老師柯鑽石(女)、陳培實、陳文獻、莊克昌等老師先後任教。
據已故仲滄叔公口述:陳厚仲,陽翟信房前房人,幼年即赴印尼做苦力謀生,因勤奮節儉,漸有積蓄,於是轉為經營胡椒、橡膠生意,其間因感學識不足,返陽翟求學一年,勤研商道,赴印尼後鴻圖大展,他甚具鄉土情懷與念舊,事業有成後,每年匯束脩與老師,鄉務有所求,從不吝嗇,民前陳氏大宗祠創建時,亦捐款一千銀元,愛鄉情操,足見一斑,「永昌堂」之一肩獨任,庶上可以光前人,下可以永垂後鑑,是以設其神主,進主新落成之「陳氏家廟」,以配享祀,其子陳川留,在印尼遭日軍殺害,其孫陳篤英、陳篤偉一族現住印尼檳港。
民國三十八年(CE1949)被軍隊強佔,作為師部指揮所,到八二三炮戰改為醫療站,後由政戰隊進駐,初期四周用水泥磚牆圍起,禁止百姓進入,封祖龕,釘牆壁,踏瓦塗泥(每前方戲台有勞軍表演,擠不進現場之軍人就爬上第一進屋頂觀看),直至民國八十三(CE1994)年撤軍,荒廢至今。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金門縣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1

m

金門縣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2

m

金門縣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3

m

金門縣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4

m

金門縣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5

m

金門縣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6

m

金門縣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7

m

金門縣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