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拱天宮位於苗栗縣通霄鎮西北方,北臨後龍鎮,是通霄屯墾最早的地方,是1個依山傍海的漁村;海岸線上東北季風帶來的大量風沙,堆積雪白的沙丘,「白沙屯」之名由此而來。從清康熙年間始有墾民開拓於此,發展至乾隆年間屯墾的人數日益增加,居民多數以捕魚維生,因此信奉媽祖為守護神。先人奉請1尊軟身媽祖供奉於民宅,直至咸豐晚年居民有鑑於媽祖長年輪值奉祀於爐主家,倡議集資創建媽祖廟,於同治2年(公元1863年)建造完成1座土埆厝的廟宇,因建廟時間較晚,軟身媽祖歷史較拱天宮更為悠久,建廟後被尊奉為開基媽、鎮殿媽,本地人稱為「大媽」。

白沙屯拱天宮正殿中僅供奉最早軟身媽祖神像,並無其他配祀神明,此與臺灣其餘廟宇大不相同,顯示在當地人心目中,白沙屯媽祖有著獨一無二崇高的地位。此外由於拱天宮建廟之前,媽祖就是供奉在民宅神龕裡由居民輪流奉祀,這項傳統保留至今,建廟後軟身媽祖仍特別以神龕供奉。軟身媽祖神像,身體手腳關節能伸展活動,每年進香起駕前為媽祖服務的婦女會將媽祖梳粧更衣,根據鹿港神像雕刻師傅的鑑定,認為可能來自官方或唐山名家,由神像的座椅推測已超過200年歷史。媽祖本尊每次進香啟駕前會有「抹草水」為媽祖沐浴喜淨,並換上信徒所奉獻之龍袍、后冠、宮鞋、新衣與新袍。當梳妝更衣完畢後,信徒會趨之若鶩地上前沾染為之更衣時所端出的沐浴聖水。

白沙屯媽祖到北港進香的歷史淵源流長,實際的時間現已難考據,但根據當地居民的口述記憶,相傳建廟之前居民已組團前往北港進香,人數從數十人到上百人的規模,至今已經有超過170年的歷史。隨時代變遷與地方的發展,媽祖信仰除了庇佑漁民出海順利外,已經變成白沙屯地方的守護神,當地男子在服兵役之前,家人為其許願,祈求媽祖庇佑;待平安退伍返鄉,則參與徒步進香以答謝媽祖福蔭。女子則在婚嫁之前,隨著長輩走1趟進香祈福之旅。此舉視為當地年輕人的成年禮儀式。近年來白沙屯媽祖繞境活動譽滿全臺,已經不再是過往侷限於當地信眾參與的繞境活動,每年到此時間全臺信眾紛紛從各地集結而來,是一個全民宗教文化信仰活動。

資料來源:內政部台灣宗教文化資產
m

北港進香 (1)

m

北港進香 (2)

m

北港進香 (3)

m

北港進香 (4)

m

北港進香 (5)

m

北港進香 (6)

m

北港進香 (7)

m

北港進香 (8)

m

北港進香 (9)

m

北港進香 (10)

m

北港進香 (11)

m

北港進香 (12)

m

北港進香 (13)

m

北港進香 (14)

m

北港進香 (15)

m

北港進香 (16)

m

北港進香 (17)

m

北港進香 (18)

m

北港進香 (19)

m

北港進香 (20)

m

北港進香 (21)

m

北港進香 (22)

m

北港進香 (23)

m

北港進香 (24)

m

北港進香 (25)

m

北港進香 (26)

m

北港進香 (27)

m

北港進香 (28)

m

北港進香 (29)

m

北港進香 (30)

m

北港進香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