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溪糯米石橋位於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溪村之北港溪上,是現今臺閩地區指定的古蹟中少見的橋樑建築類型。該橋原為一簡便的木構造橋樑,橋寬約一丈,位在今橋下游不及十尺之處。據當地耆老憶述,北港溪舊木橋極為簡陋,除橋身立柱數支外,欄杆低矮零落,以平版舖面,時而翹起不平。每遇大水便淹橋而過,相當危險。迨及日據時期,為縮短東勢與埔里二地軍用機場的運補作業,避去由臺中,經霧峰、草屯,再溯烏溪北上埔里的路程,遂在此興建石橋,由小埔社月大坪頂經北港溪之水長流,而至新社。時承造廠商為臺中州的日本商社源田組,監工技師為彰化人張色,石拱橋部份則轉包給本地人王金練。由於此座橋樑屬於戰備工程,日本軍方頗為重視,臺中州知事還派山崎先生等人,到現場指揮督造。造橋石料就地取材,取自北港村西南郊埔尾段山區,由人工打鑿,作好樣式,再予編號,由牛車運載至現場組合。石拱橋興建時,因山區人力難尋,當時幾乎由全村居民應征僱工,黎雙火等黎家三兄弟參與橋基爆破工程。工程於昭和15年(1940)動工,於枯水期間進行,翌年完工,從此成為北港村對外交通幹道,也是埔里至臺中新社一帶主要捷徑。不過,隨著民國76年(1987)臺21線省道的拓寬完成,及下游新橋的築成,石拱橋因而功成身退,不再是交通要徑。此橋雖建於日據時期,年代不遠,但因係以石灰、糯米、紅糖等傳統方式為結合材料,所建成的四孔型石橋,在目前臺灣極少見。再加上充份運用當地材料與營造方法,深具地方特色,民國83年8月,內政部公告指定為第三級古蹟。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南投縣 國姓鄉北港溪石橋01

m

南投縣 國姓鄉北港溪石橋02

m

南投縣 國姓鄉北港溪石橋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