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9年(1859)郭德剛與洪保祿兩位神父抵達打狗,象徵天主教正式在臺開教,同年郭神父以茅草建蓋房舍作為臨時傳教所,之後又陸續改建,而於同治元年(1862)改建聖堂後,於翌年更名為「玫瑰聖母堂」。
昭和3年(1928),李安斯神父又籌備改建,翌年正式施工,而完工於昭和6年(1931),為臺灣最大主教座堂。
建築造型仿造歐洲哥德式教堂風格,並混合部分羅馬風格,整體呈現厚重、向上垂直發展的線條,內部以七對柱子分成中殿及兩側通廊,通廊之上還有夾層,而兩側夾層及天花板以交叉拱筋構成,聖壇則以八角環形處理。正門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左右兩側有教宗、樞機主教的牧徽,其亦名列亞洲三大聖堂(教宗祝聖之聖殿)之一。
民國84年(1995)再度重修,惟仍保留外觀,樣式仍仿昭和6年(1931)原始造型,內部木構造則改以鋼材。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01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02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03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04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05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06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07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08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09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10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11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12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13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14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15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16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17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18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19

m

高雄市 玫瑰聖母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