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臺灣知縣周鍾瑄就開始籌畫以木柵築城,並闢建七座城門,到了清雍正3年(西元1725年)開始興工。清乾隆元年,這七座城門改為土石造,並加建城門樓,清乾隆23年(西元1758年)因木柵城垣腐壞毀損,同知攝縣事宋清源曾重修。到了清乾隆40年(西元1775年)臺灣知府蔣元樞在舊城內另建比原來高三尺的木城,還增加小西門一座,成為八座城門。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再將大東門城台加高,台上建城樓,樓寬共三間,中間寬一丈五尺,左右次間寬八尺,縱深一丈,外圈圍有廊道,寬度約三尺。這八座城門的整修歷時三年,於清乾隆58年(西元17913年)竣工。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m

臺南市 臺灣府城大東門01

m

臺南市 臺灣府城大東門02

m

臺南市 臺灣府城大東門03

m

臺南市 臺灣府城大東門04

m

臺南市 臺灣府城大東門05

m

臺南市 臺灣府城大東門06

m

臺南市 臺灣府城大東門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