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信仰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也是移民社會和海洋文化的表徵,台灣民間供奉媽祖的廟宇、神壇、民宅和舟船數量眾多,而媽祖的信徒更是遍佈世界各地不可計數。關於媽祖的身世,自宋代以來即有許多版本,各地文獻方志、碑文均有不同說法;直到清代以降,民間大致採信明僧昭乘所著《天妃顯聖錄》之說,有關媽祖身世的說詞才日趨一致,然而《天妃顯聖錄》屬神話小說,是否足以作為媽祖身世的依據,實有待商榷。關於媽祖的誕辰,台灣民間皆認定是農曆三月廿三日,其實在宋元兩朝文獻中均未提及媽祖誕辰;明代之後才訂為三月廿三日。按李獻璋所撰〈元明地方志的媽祖傳說之演變〉考證,乃因明代船舶多於三月返航,按慣例須祭拜媽祖以酬謝神恩之故。
北港朝天宮三月迎媽祖,歷時久遠,為媽祖香期重要活動之一。由於媽祖是民間相當重要的信仰,信仰圈遍及全台,地方廟宇為穩固其信仰圈,紛紛自各地媽祖廟採分香形式,以添廟神靈威,故逢媽祖誕辰前夕,各分靈廟宇皆須回祖廟謁祖割火,甚至非分靈廟宇,亦會前往進香交香,促成宮廟間聯誼與交流。也因此造成媽祖香期參與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紀錄,故清代便將媽祖盛會納入方志記載。北港朝天宮是台灣媽祖廟分靈最多之祖廟,從新年之始即為媽祖香期開端,至三月期間人數暴增,香客人數冠為全台之最,可視為「三月瘋媽祖」典型表徵。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