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埔族文化尋根風潮,臺南縣政府為維護平埔文化特色,成立「六重溪平埔文化園區」重建公廨,並搭建傳統竹屋,收藏平埔族生活器皿等文物,六重溪河谷地帶群聚11個部落,其中三重落、六重溪、十牌、頂埔、崁下、檳榔腳等六個部落為平埔族後裔。
六重溪部落前方矗立一座「精神牌樓」,鵝卵石為基座,桂竹編成柱身,覆蓋茅草,裡面放置5個甕,上書「太祖五姊妹」,道出六重溪部落信仰特色,社區博物館分為人文館、自然館、生態館、采風館展示六重溪重要文物,外觀仿造傳統「公廨」建置,十分具有平埔特色。
六重溪部落轄區,在清康熙以前屬平埔族洪雅族哆囉嘓社(今東山鄉)的獵場,直到清乾隆初、中期以後,原住玉井盆地之大武壟社受目加溜灣社的侵逼,部份社民乃沿著曾文溪北上,爬過崁頭山、大凍山,來到六重溪畔建立部落,這就是目前所知六重溪最早的住民,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六重溪平埔部落是乾隆末年番屯政策產物,亦即大武壟社群派出之分社,用以鎮守山路隘口,故稱大武壟派社。
每年農曆九月十四、十五日,為六重溪「太祖五姊妹」夜祭,西元1998年恢復中斷五十多年的祭典活動,由部落的居民捐地建傳統公廨、合力營建六重溪平埔文化園區,西元1997年重建的竹籠厝公廨分兩室,較小者稱「真公廨」祀奉「清水老君」;設有石板祭壇的稱「祖厝」祀奉「太祖五姊妹」祀壺。
資料來源:臺影文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