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stop
active@stop
指藝:施教鏞 - 相簿集 -數位島嶼
指藝:施教鏞
指藝:施教鏞
施教鏞
1951年出生於彰化縣鹿港。
台灣的捏麵藝術,早期稱為「糯米尪仔」,是以糯米和自然染料結合,以供拜拜為主的仿真手藝,就像做糕餅一樣,拜拜過後還可以煮來吃。現在可以食用的點心太多樣了,已經沒有人會想吃這種點心玩偶,因而隨著時代變遷,目前施教鏞的捏麵則是加入特殊材質保鮮,已經無法食用,但是他的益處則是如果擅於保管妥當,作品至少能保存二十年,這種轉型是一種表現內容及用料的創新。
施教鏞老師自幼即受家傳民俗技藝之薰陶,而擅於捏塑。其祖父少小離家,因聰慧勤奮而習得不少民俗手藝,膝下六子,長子學賜承父業,有子三。教鏞亦為長子而沿襲父職,獲傳衣缽。國小五年級,即受僱於鹿港某工藝廠,代做校園動物塑像(四、五年級生應該對於小學校園內許多大型水泥的動物塑像,應該還有印象吧!那些動物的原始造型就是施老師的作品呢!他表示,那時候他還特別跑到新竹動物園觀察動物)。國校畢業時,正值塑膠製品推出充斥於市,取代保存不易之捏麵,而一般人也不再重視藝人慢功夫手藝與巧思。於服役期間,常以手藝於軍中文藝活動中獲獎,再經長官朋友的鼓勵而毅然決心重振民俗技藝。民國70年,教育廳成立「中國藝術研究班」旋聘施老師指導捏麵、花燈、糊紙等課程,藉其精湛技藝,將民俗藝術推廣至社會各階層。一做就是二三十年,他表示,只要他還能做他還會繼續傳承下去,孫女也在他的培育下,也逐漸練就一手巧藝。希望這項祖傳手藝,還能代代傳承數百年家業
施教鏞作品深入民間,取材來自生活自然,以及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典故,其中以人物及動物居多,擅長掌握人物動作、表情及風格,捏塑技法細膩雅緻純熟,線條流暢逼真,特別講究人物及動物的肌肉、骨骼紋理,注重真實呈現,跳脫出一般對於傳統捏麵的寫意手法,帶有濃郁的文化風貌及傳統氣息,把古老廟會文化的捏麵藝術,帶向另一個藝術創作的境地。施教鏞表示,傳統捏麵技法包括搓、捏、壓、點、黏、貼、揉等,而目前已發展出的特殊技法則可以製作微雕、巨雕、浮雕、蔬果、麵畫等作品,捏麵風貌的變奏,顯現出此傳統民俗藝術在適應現代生活時所作的調節與更新。
民國92年,施教鏞先生以「一馬當先」作品榮獲台灣工藝研究所精選,參加總統府藝廊「彰化地方工藝展」深獲好評,獲頒總統府紀念狀。民國91年,施教鏞先生以作品榮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暨台灣工藝研究所精選。參加總統府藝廊「十二生生肖特展」深獲好評,獲頒總統府紀念狀。同年,施教鏞先生受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邀請參加法國巴黎台北新聞文化局「馬年特展」現場工藝表演,深獲好評,獲頒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紀念狀。民國92年,施教鏞先生受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邀請以「蘇武牧羊」參加「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理農曆春節羊年特展」,深獲好評,獲頒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紀念狀。
怡古齋-施教鏞民間藝術工作室http://mmweb.tw/1041
http://cyberisland.teldap.tw/F/A/AswoANeEgTSlLu
http://cyberisland.teldap.tw/folk/photo/md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