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件辦法      仁美國小影像徵件活動上傳教學     仁美國小影像徵件活動參與作品     仁美國小影像徵件活動優勝獲選作品

生活無虞、物資豐富的社會,不斷有新鮮事物被創造,在快速更新的同時,各種物件、屋舍加速邁向廢棄的命運。遵照規範集中處理的廢棄物,尚能運到指定地點焚化掩埋或回收再利用,更多無人聞問的廢棄物件、房舍、場域,成為髒亂、鬼屋、垃圾山等詞彙指稱的島嶼暗角。這些看似怵目驚心的影像,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城市閒置空地上不乏各種廢棄垃圾堆置,郊區的回收處理站、垃圾掩埋場在翠綠樹林間打造一整片醒目的垃圾山丘;再往島嶼邊緣前進,海灘出現廢棄輪胎、離島岸邊出現廢棄快艇…倏忽衰敗的物品,無論是否仍有剩餘價值,常常被棄置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而各處的廢棄建築,更是以殘破牆垣,硬是在花花世界中封存各種破敗的、被淘汰的,甚至是被刻意遺忘或忽視的生活軌跡。

頂著盛夏豔陽,數位島嶼邀請各位島民一同造訪這些島嶼暗角,讓我們透過影像思考如何重新維護、經營,從廢棄永續走向環境永續!


第 三 頁



共生
〈共生〉
圖、文/Ching-Yun Chen  CC│BY-NC-SA 3.0 TW
高美濕地中,
廢棄的輪胎在土地上與藤壺共同生長著,
形成另一種有趣的景象。

裂縫中的陽光
〈裂縫中的陽光〉
圖、文/David Su  CC│BY-NC-SA 3.0 TW
華國戲院是我最喜歡的埔里秘境之一,
隱身在埔里老街區,毫不起眼的外觀,
裏頭卻能穿梭到了另一個時空。
七零年代的歌舞昇平,九二一的傷痕,
傾頹的舞台旁卻是茂盛的大樹,
儼然一部活歷史,
見證了能高老街的興衰,以及大埔城的珍貴記憶。
站在傾圮過去,
一抬頭,生命的裂縫中總會透出陽光。

眷村
〈眷村〉
圖、文/阿中  CC│BY-NC-SA 3.0 TW
因說好的都更遲遲未進行
留下了許多破舊的小房子

土角厝
〈土角厝〉
圖、文/章魚哥  CC│BY-NC-SA 3.0 TW
隨著時代的變遷,再加上所謂的都更計劃的進行,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類的房舍已越來越少了.

無限循環
〈無限循環〉
圖、文/Wayne  CC│BY-NC-SA 3.0 TW
住在海口的漁民,只能抽取地下水來養殖.
日復一日下來造成的地層下陷,往後還是只能這樣循環下去...

府路巷大方阿嬤
〈府路巷大方阿嬤〉
圖、文/一方  CC│BY-NC-SA 3.0 TW
嘉義市有條府路巷,據說是過去諸羅城邊陲通往臺南府城的必經之路,
如今雖大隱於市,沒沒無聞,
但大方阿嬤親切的面容,依舊煥發昔日風華,傳承祖先的生命記憶!

捕,一抹餘暉
〈捕,一抹餘暉〉
圖、文/攝。黥 CC│BY-NC-ND 3.0 TW
被遺棄的漁網, 隨著海浪掛在海邊的枯樹上。
縱使被遺棄,仍盡力的為人們捕些甚麼...

惡鄰 惡靈
〈惡鄰 惡靈〉
圖、文/小暉 CC│BY-NC-SA 3.0 TW
遠親不如近鄰,道盡人對厝邊的選擇和重視。
可是,對初生的水筆仔而言,廢棄物和魚網真的是單純定義的惡鄰?
還是創造這些物品的我們,才是最大的惡靈?

修行在個人
〈修行在個人〉
圖、文/卓聖倉 CC│BY-NC-SA 3.0 TW
大自然的樹下的廢棄神像,一切修行在個人

醫療·遺棄
〈醫療·遺棄〉
圖、文/遠哲 CC│BY-NC-SA 3.0 TW
原為博愛醫院,日治時期所建,
目的為紓困戰間期的醫療狀況,
隨著時代的變遷、政權的轉移而遭到時間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