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匆匆,又到了一年的尾聲。在2014年中,數位島嶼快訊和粉絲專頁,每個月都以當季節令意象或是網站活動選出二幅島民的作品,一幅作為當月刊頭,一幅作為素人策展的宣傳圖。希望透過不同的風景,帶給島民不一樣的感受。在歲末年終的時刻,邀請您一同回味數位島嶼的2014年,也不妨一邊規劃2015年要去哪走走吧!
一月 January
配合冬季徵件活動【信仰的力量─臺灣信仰圖像】,這二張影像除了是東方和西方的文化照映,同時也呈現了安靜─熱鬧、藍色─黃色等對比關照,希望帶給島民不同的觀察趣味。
昏暗暮色中,教堂的十字架分外顯眼,除了創作者自述的救贖意涵,畫面的沉靜色調和樓房輪廓,也讓觀者彷彿聽見耳邊響起的「暮鼓晨鐘」,感受到宗教與心靈對話的力量。
在黃澄澄金紙上的王船,則展現王船信仰旺盛的生命力。鮮豔的色彩對比蔚藍的天空,王船四週堆疊了無數信眾的奉獻心意;攝影師則巧妙地捕捉到王船起火時刻,記錄送王時,眾人引頸期盼的瞬間。
〈救贖│salvation〉 藍川芥 攝 CC│BY-NC-SA
〈燒王船〉 垚哥 攝 CC│BY-NC-SA
二月 February
二月份是數位島嶼的「大日子」,2月17日【千歲巡狩─數位島嶼王船文化展】於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展示中心開幕,選為橫幅的這張作品,正是楊錦煌(楊佛頭 Yangphoto)老師的作品。畫面中舉起平板電腦的景象,相信各位島民都不會太陌生,楊老師也坦言,近幾年來行動裝置普及後,人手一臺影像拍攝工具的場景出現在全臺各地。楊老師一方面記錄此種現象,一方面也提醒我們,捕捉影像時,還是要注意攝影禮儀,不要造成活動的干擾,也不要造成後排民眾的困擾。另一幅〈燒王船〉,呈現了烈焰熊熊的景象,運用黑色和黃色的鮮明對比,讓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張作品亦於8月份開幕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場次展出,獲得許多好評呢!
〈三寮灣東隆宮送王〉 楊錦煌(楊佛頭Yangphoto) 攝 CC│BY-NC-ND
〈燒王船〉 ㄚ山 攝 CC│BY-NC-SA
三月 March
送走了寒冷的冬天,三月份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知名賞花景點紛紛湧現人潮,攝影愛好者也往往「全臺走透透」,捕捉精彩美景。
在淡水天元宮拍攝的〈置身日本〉,除了可以見到美麗的櫻花,也能看到賞花人們紛紛舉起相機的驚嘆表情;而枝頭上的李花特寫,則剛好與滿樹的櫻花做一對照,呈現另一種風情。
〈置身日本〉 楊承憲 攝 CC│BY-NC-SA
〈李花〉 anf 攝
四月 April
2014 年 3 月,數位島嶼訂定的春季徵件活動為【勞動身影】,希望在五一勞動節的前夕,邀請島民一同「看見」勞動的身影,運用影像和文字,傳達更多辛苦工作背後的故事。
〈走索者〉讓數位島嶼工作團隊讚不絕口,我們也許常常見到高壓電塔,但是慢慢架起的過程,卻難得一見;攝影者以幾何構圖讓黑白畫面擁有生動的觀看視線,走在電塔上的人們,又彷彿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譜出一段動人樂章。一樣是飛簷走壁的工作,〈大樓牆面粉刷工程〉的畫面呈現次序感,辛苦工作的二位工人,和身後牆面的顏色對比,則構成了有趣的視覺焦點。
〈走索者〉 hardy 攝 CC│BY-NC-SA
〈大樓牆面粉刷工程〉 王嘉益 攝 CC│BY-NC-SA
五月 May
5 月 18 日為國際博物館日,數位島嶼上也不乏精彩的博物館影像。因此,我們除了精選作品,編輯〈在博物館相遇〉系列影像,也以博物館作為五月份的主角。
蘭陽博物館的建築外觀特殊,內部結構也呈現了獨特的視覺語彙。無糖豆漿的作品透過空間穿透,和天空映照的色彩,讓水泥與鋼架顯得生氣蓬勃,有如未來派繪畫般,促成科技與美學的對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1986年開放起就是許多大小朋友假日出遊首選,1999年7月開放的植物園,其特殊的建築樣式也蔚為一大特色。而二張作品的主角雖然是不同年代興建完成,但畫面中的幾何構成,金屬反射帶有科技感的藍色等要素,讓二張作品互相呼應,共同呈現國際博物館日之主題。
〈蘭陽博物館〉 無糖豆漿 攝 CC│BY-NC-ND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陳秀華 攝 CC│BY-NC-SA
六月 June
六月份的臺灣開始進入炎炎夏日,也是許多戶外休閒愛好者期待的季節。臺東鹿野高臺,每年都舉辦為期數月的熱氣球嘉年華會,各種不同造型的熱氣球讓抬頭仰望的遊客目不暇給。葉世賢的作品從高處俯視,捕捉了鮮明色彩和歡愉氛圍,人們和遠處的熱氣球在綠地上拉出長長的影子,讓畫面構成更顯活潑與動感;牙羽撩從低視角拍攝出倒影,相互連結的「八顆」熱氣球很快便能吸引觀者的目光,相對單純的色彩和對稱構圖,則留給人更多想像空間,創造出有如超現實主義畫作般的景象。
〈臺東熱氣球嘉年華會〉 葉世賢 攝
CC│BY-NC-SA
〈2012臺灣熱氣球嘉年華〉 牙羽撩 攝
CC│BY-NC-ND
七月 July
8月1日是原委會訂定的原住民日,8月9日則是國際原住民日,因此在7月15日發刊時,工作團隊一面搜尋網站中的相關影像,一方面也發現社團法人臺北縣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協會所分享,極具意義的〈撒奇萊雅火神祭〉系列影像。2007年7月7日,原被歸類為阿美族一支的撒奇萊雅族(Sakizaya)在獲行政院承認為臺灣原住民族第十三族後,第一次以撒奇萊雅族的身分舉行火神祭。而陳献明所拍攝的〈夜祭現場〉則是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西拉雅族發起正名運動多年,目前僅臺南市政府認定其為「市訂原住民」,這二張照片,帶出島嶼上,不同族群所面臨的問題,數位島嶼也邀請您持續關心土地上各個角落的人們,深入體驗臺灣的多樣文化。
〈撒奇萊雅火神祭〉 社團法人臺北縣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協會 提供 CC│BY-NC-SA
〈夜祭現場〉 陳献明 攝 CC│BY
八月 August
學生時期最期待的便是七、八月份,長達二個月的暑假,除了能好好休息,更能和好友出遊,揮灑青春的歡笑與汗水。而此一時節,也是畢業生抓緊時間,留下回憶的最後時光,因此本月份挑選了帶有希望而溫暖的影像作為刊頭,一方面呼應此時節,一方面希望所有島民的夏日,都能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金色年華〉捕捉了黃昏時刻的溫暖色彩,浪花映著夕陽,耳邊彷彿能夠聽到眾人面海歡呼的聲音;〈二次日出〉伴隨著攝影師自敘的故事,道出拍攝時,等待的心境──當太陽出來,卻又躲進雲層裡的時候,別急著嘆氣離開,耐心等候將會看到太陽再次蹦出,如同小王子的多個落日,我們也可以有多個日出呢!
〈金色年華〉 林芳榮 攝
CC│BY-NC-SA
〈二次日出〉 柯至恩 攝 CC│BY-NC-SA
九月 September
2014 年 9 月,數位島嶼以【漫步街路】為題,邀請島民透過影像分享街上的故事,記錄每條街道的風華絕代。
〈新化老街〉的整排建築和蔚藍天空呈現鮮明的色彩對比,畫面中天空、建築、道路剛好切成三份幾何圖形,路面上對街房屋的陰影卻剛好支撐了右半部的重量感,讓這大膽的透圖呈現微妙的平衡;詮所拍攝的〈城市〉,則以路旁整齊劃一的招牌,和車燈營造視覺焦點,也是吸引目光的作品。
〈新化老街〉 阿助 攝
CC│BY-NC-SA
〈城市〉 詮 攝 CC│BY-NC-SA
十月 October
延續【漫步街路】的徵件,十月份刊頭挑選了小編十分喜歡的作品〈進步,發展,國道一號〉,作為刊頭,這張照片留下了天下第一站──泰山收費站的最後身影,也見證不斷滾動的時代巨輪。〈車陣中〉則拍下了信義區的車潮與人潮,略為模糊的車子,呈現都市中的速度感。
〈進步,發展,國道一號〉 李定衡 攝
CC│BY-NC-SA
〈車陣中〉 yachang 攝 CC│BY-NC-SA
十一月 November
每當接近年末,便容易開始回想一整年所做過的事,嘗試梳理自己所留下的軌跡。而一段宜蘭縣大同鄉的舊軌道,陽光灑落其上,二旁綠意盎然的生機,一路蜿蜒,彷彿能替生命找到豐富的出口。另一張苗栗縣三義鄉的鐵軌,如同攝影師所提及,每輛列車通過都乘載著人們的情感與回憶,月臺上等候的人們與筆直與筆直向前的鐵道恰好形成有趣對比,好像在告訴我們,想要到達的終點就在不遠處。
〈軌〉 ww 攝
CC│BY-NC-SA
〈鍊結〉 楊柏彰 攝 CC│BY-NC-SA
十二月 December
在一年中,我們也許忙碌地追趕甚麼,或是因為某事未完成,而「被追趕」著。當時間到了十二月,常會帶有一絲詫異與不捨,沒想到一年就這樣過去了;但同時,心裡卻也有一絲絲期待,期盼新年帶來新氣象,今年所不足的,下個年度要好好努力。本月份刊頭便以奔跑的孩子作為主角,波光粼粼的海面與沙灘一同呈現黃澄澄的色調;岸邊停泊的小船和畫面中奔跑的人們,正在奔向目的地,讓人感受到希望與溫暖。而〈長路〉也是小編在漫步街路中十分喜歡的作品,其捕捉了夕陽中間色調居多的色彩,微微投射在自遠方往前的車輛上,營造安靜而踏實的氛圍。如同攝影師自述:「漫長的路上,不知等在盡頭的究竟是什麼,或許只有在最後,才能窺得全貌。但願能在人生這漫漫長路上,樸實著,平安喜樂」。
無論2014年做了甚麼、失去了甚麼、獲得怎樣的成果,希望每一位島民,迎向2015年的每一日,都能平安、喜樂。
〈奔向〉 神仙 攝 CC│BY-NC-SA
〈長路〉 桐 攝 CC│BY-NC-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