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島嶼徵件活動─島嶼嘩聲

島嶼嘩聲徵件活動徵件辦法      仁美國小影像徵件活動上傳教學     仁美國小影像徵件活動參與作品     仁美國小影像徵件活動優勝獲選作品

人們在街上、廣場上聚集,或是呼喊口號,或是透過大聲公中奮力地傳揚訴求。在這個眾聲喧嘩的場合中,不同議題的不同聲音紛紛跳出來「嘩聲」,嘗試找尋認同的出口。這是社會運動場合中的常見景象,相信你我都不陌生。

臺灣自日治時期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抗日運動,戰後的黨外運動,至1980年代開始,各種類型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人民為了各種議題走上街頭。去年發生的太陽花學運,甚至也讓很多人開始討論、反思社會運動的本質是什麼?是否可能透過一般正常管道發聲?而不同人們所看到社會運動又是甚麼樣子呢?

在乙未年的首檔徵件,數位島嶼嘗試拋出這個有些矛盾又衝突的議題,邀請各位島民一同用影像發表,您觀看事件的視角。讓我們透過影像彼此對話、了解,進而更深入地認識,我們的島嶼。




第 二 頁



選舉嘉年華 stong
〈選舉嘉年華〉
圖、文/stong  CC│BY-NC-SA 3.0 TW
選舉以舉辦嘉年華會的方式呈現,只有熱情相挺、理念相聚,不亦樂乎。


318太陽花學運/蘇嘻 攝
〈318太陽花學運〉
圖、文/蘇嘻  CC│BY-NC-SA 3.0 TW
雨中靜坐

參與 hoholee
〈參與〉
圖、文/hoholee CC│BY-NC-SA 3.0 TW
太陽花學運,外國人一同參與。

要溼地不要屍地 黃印通
〈要溼地不要屍地〉
圖、文/黃印通 CC│BY-NC-SA 3.0 TW
雲林縣成龍溼地村民自力救濟,租用廣告車宣傳拒設火葬場。
雲林沿海地區青壯人口嚴重外流,老少民眾一同關心地方環保議題。

島嶼嘩聲 kacaw
〈島嶼嘩聲〉
圖、文/Kacaw CC│BY-NC-SA 3.0 TW
趕赴現場了解及拍這張照片的沿途過程,一路上下起綿綿細雨,
不知是祖靈感動抑或哭泣,不過,施放狼煙及呼喊訴求的同時,
霎時雨停了,部落領袖的帶領及族人,代表等相關人士的參與,
年齡階級旁的木柱,狼煙緩緩升起,感覺已傳達給祖靈,
感謝祖靈與我們同在,雖然自己不曾走在街頭上,
但我很感謝你們,也感謝自己即時趕到,
道不盡的感謝獻上照片給部落的族人和願意挺身而出,攜手相助的自己。
2015年02月28日拍攝於 花蓮縣光復鄉

天橋上..示出心聲  小蔡
〈天橋上..示出心聲〉
圖、文/小蔡 CC│BY-NC-SA 3.0 TW
人民勇敢表達心聲

模糊的吶喊  原
〈模糊的吶喊〉
圖、文/原 CC│BY-NC-SA 3.0 TW
滿牆的標語隱身在繽紛雜亂的色彩中,讓人眼花撩亂!
但我們都有共同的焦點。

怨恨悲
〈怨恨悲〉
圖、文/瞻 CC│BY-NC-SA 3.0 TW
在政府的漠視之下,關廠工人的怨、恨、悲,
只能依靠自己不斷地抗爭,才可能得到昭雪。


NO NUKES
〈NO NUKES〉
圖、文/philipleets CC│BY-NC-SA 3.0 TW
2013年的廢核大遊行,
可能是台灣史上最多女人和小朋友一起參與的抗議遊行.
有熱鬧,有激情,也有寧靜.
這一切都是為了更美好的 Formosa


自經區條例
〈自經區條例〉
圖、文/鄭中信  CC│BY-NC-SA 3.0 TW
自經區條例


我的太陽花初體驗
〈我的太陽花初體驗〉
圖、文/阿明  CC│BY-NC-SA 3.0 TW
關鍵字:太陽花學運、言論自由、臺灣人
拍攝時間:2014/03/26
拍攝地點:中華民國立法院前
內容描述: 二零一四年,我三十二歲,人生過了第一個三十年。
感謝上天讓我在臺灣長大,這塊我心目中的美麗島。
從小到大,我不知道什麼是白色恐怖,
只知道父母會在我們罵政府的時候,害怕我們被警察捉走,
彷彿是不能說的秘密。直到,直到太陽花學運開始,我們才真正的覺醒。
在太陽花學運之前,如果你跟朋友們討論政治,
他們會說:抱歉,我不是政治狂熱份子,那不關我的事。
於是,我逐漸領悟為何父親喜歡看晚間的政論節目,
總被母親說看這種節目血壓很快就升高。
我好一段時間不明白,政治節目有那麼好看嗎?
等到我去立法院的學運現場,看見一群又一群關心國家的年輕人,
我內心不禁澎湃,熱淚就快盈眶。
原來關心政治不是一種罪,而是基於愛這塊土地的情意。
照片中是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的演講,大家席地而坐,
聽這位關心臺灣文化事業的前輩,語重心長告訴我們如果草率通過服貿,
那將造成多大的災難。只是我們的政府好像都看不見,
只說利大於弊,簽了就沒問題?所以我們選擇站上街頭,
請政府聆聽來自百姓的聲音。在這群人之間,
有的是學生,有的是上班族,還有從中南部上來加油打氣的底層人民。
這些人不為什麼,大家的心願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政府傾聽,
人民要的到底是什麼。 雖然太陽花學運告一段落,
但是臺灣人的奮鬥意志卻永遠不會消失,如同火炬被點燃,
它將永續傳承,告訴後來的世世代代,關心政治,並非只是大人的事。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