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記憶


數位島嶼徵件辦法     數位島嶼徵件活動延伸閱讀    全民運動 參與作品     全民運動 優勝獲選


看著嘉義的小朋友們認真介紹自己每天生活的家鄉,
最好玩的地方-東石得意的農作物-玉米與桑椹
認真的蚵農以及努力推廣古典音樂的老師......。

島民們的家鄉有什麼樣故事或迷人的地方呢?
數位島嶼邀請大家與我們分享你的家鄉風情。

活動小組從每位島民的投件影像中,選出一件做為代表,點選圖片可以觀看該位創作者的更多精采影像喔!


第五頁


米倉印象
米倉印象〉
圖、文/陳其軒 CC│BY-NC-SA 3.0 TW
懷念一望無際的稻田..喜歡空氣中瀰漫的稻香..就是花東縱谷


高屏溪攔砂壩
高屏溪攔砂壩〉
圖、文/福杯杯 CC│BY-NC-SA 3.0 TW
高屏溪沿岸邊有這攔砂壩,每當雨後,水量多感覺很氣勢非凡


夕陽晚霞
夕陽晚霞〉
圖、文/政婷 CC│BY-NC-SA 3.0 TW
在回都市讀書打工的前夕,見到此景,多了些許感慨。


伴我回家的階梯
伴我回家的階梯〉
圖、文/Gene CC│BY-NC-SA 3.0 TW
回家的路總是漫長,一階階的樓梯伴隨著年齡慢慢增加,這是我記憶中伴我回家的階梯。


<打蠟>圖、文/彭彭CC│BY-NC-SA
打蠟〉
圖、文/彭彭 CC│BY-NC-SA 3.0 TW
在鄉村純樸的鄉下,太陽打的光,影射出充足的像影;特別顯出想家的家鄉味。


承載
承載〉
圖、文/i CC│BY-NC-SA 3.0 TW
靠港的船隻


2017新北土城殺豬公
2017新北土城殺豬公〉
圖、文/阿明 CC│BY-NC-SA 3.0 TW
「各位里民,媽祖繞境車輛即將在下午兩點半經過,請大家踴躍參加。」每年遇到媽祖誕辰時,里長總熱情地廣播。我跟阿爸將水果、糕點等供品擺上案桌,手持一束馨香等待媽祖,浩浩蕩蕩的遊行。聽阿爸說以前農業社會拜媽祖的日子各地不同,我住的土城是三月初四,歡仔園的三抱竹是三月十五,板橋慈惠宮是三月二十二,中和廣濟宮是三月二十八,三重是四月二十五,後來因為大拜拜的關係改成五月初五。其後社會變遷,才統一改成三月二十二繞境,方便信眾參與。顯示各地方對媽祖信仰的熱烈程度,歷久不衰。

阿爸腦海裡對媽祖的回憶,是與奶奶含辛茹苦養育他們長大有關,有汗水與淚水。由於奶奶三歲時就來爺爺家是童養媳,從小看盡人情冷暖,再加上丈夫長期不在家,她只能努力持家,向媽祖祈求保佑子女健康平安長大。奶奶曾經與叔公一起養豬公,將一籃又一籃的地瓜葉慢慢熬煮,俗稱燉豬菜,再倒在豬槽,希望將豬養得又大又肥,能夠在三月二十二在媽祖誕辰前夕,繞境時獻上豬公,祈求來年好運。

有一年因為曾祖母去世,奶奶養的豬沒辦法宰殺,只好求售賣給別人,因為習俗上,喪家是不能拜豬公的。阿爸說,殺豬公的時候要號召親朋好友來一起同歡共享。台語有句諺語:「「刣豬公,無相請;嫁查某囝,還大餅。」,意思是說不要做小氣的人,如果有好事就要分享給別人,而不要只是討人家的紅包,阿爸總會提到這句話教導我。在以前,奶奶曾經請娘家的兄嫂來幫忙宰殺,兄嫂對奶奶很好,知道她在這裡過得並不好,吃很多苦,每次來看奶奶總是會帶不少東西,給小姑來自娘家的溫暖。阿爸總說奶奶一生虔信媽祖婆,希望媽祖婆的繞境隊伍能夠經過綠油油的稻田,因為只要有媽祖的護佑,農田來年幾乎都可以豐收,我試圖想像,奶奶在媽祖繞境時,眼眶應該是充滿了淚水,等待媽祖婆的安慰,同為女性的媽祖,相信更能夠體會。

老家在媽祖聖誕前後,有個「新丁會」的傳統,這是媽祖神明會的活動,信徒有分老班跟新班,一班人數大約有十幾個。只要當年度有新出的男丁就可報名,迄今超過百年歷史。我的伯公在出生時就被曾祖父提名參加,製作金牌跟別人競爭,華人社會講究面子問題,輸人不輸陣。這樣的精神來自曾祖父的父親,他早年困苦入贅,靠賣柴維生,但被鄰里輕視,一度想參加新丁會卻被遭拒,直到小孩事業有成,曾曾祖父才順利入會,向別人證明他有能力撐起這個家,而不是一個軟弱的人,參加新丁會也成為我們家在媽祖生日時的重要慶典。


古厝味
古厝味
圖、文/yennnn CC│BY-NC-SA 3.0 TW
苗栗通霄的李氏隴西堂,是媽媽從小生長的家,每年暑假都會一起到阿嬤家玩,雖然外觀有著時代的改變但不變的是歲月的味道。


嘉義大埔
嘉義大埔〉
圖、文/Bin毛怪 CC│BY-NC-SA 3.0 TW
俯瞰母親的家鄉。


紛亂又純樸的街道是我們的特色
紛亂又純樸的街道是我們的特色〉
圖、文/Melody CC│BY-NC-SA 3.0 TW
最喜歡在家鄉時的黃昏時刻,期待著回家能嘗到媽媽一手準備的家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