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與我


數位島嶼徵件辦法    數位島嶼徵件活動延伸閱讀    全民運動 參與作品    全民運動 優勝獲選


說到農村,大家腦海中的記憶是什麼呢?
在農地休耕時控窯、扛著農具走在田埂的家族長輩背影、
曾是上學必經的農田小路,還是下課後在稻田旁水溝抓小魚或蝌蚪呢?
前人務農所穿戴的蓑衣、斗笠、灌溉農田的水車、古早汲水器...等等,亦十分令人懷念。

臺灣早期的經濟發展是以農業為主,
農人、農家、農具、農村的影像,讓人不禁回想起老一輩耕作的情景。
「以農立國」的臺灣,除了稻米之外,水果、花卉、蔬菜都是耕作的種類,
傳統農業社會耕作是先人智慧的展現,更是鄰里村落之間,人與人相處的互動機會。

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農業與科技關係也更緊密,
早期農業與現今作業方式的不同,農村景觀變遷、工具的演變,
甚至新研發改良的作物成果,都是臺灣農業實力的展現

數位島嶼邀請島民找出臺灣農業人、事、物的歷史變遷、今昔對比,或是變化中的農村景觀,
期待與我們分享這些觸動心中的那一份懷念情感。
活動小組從每位島民的投件影像中,選出一件做為代表,點選圖片可以觀看該位創作者的更多精采影像喔!

第一頁


南投名間-冬採茶農
南投名間-冬採茶農〉
圖、文/鐘堡 CC│BY-NC-SA 3.0 TW
南投是臺灣茶葉的產地,在名間鄉放眼望去盡是茶田,而在十一月茶農們正好採著冬茶,那種田間與採茶婦人形成一幅動人的景色。


農趣.合唱團
農趣.合唱團〉
圖、文/Y.t. Pan CC│BY-NC-SA 3.0 TW
現今都市外的桃源—農忙過後,水牛與草原形成的不一樣的景象,彷彿就像個大指揮家,鳥兒在旁一同合唱。


新埔柿餅
新埔柿餅〉
圖、文/Liou CC│BY-NC-SA 3.0 TW
在現今機械化為潮流的時代,為親自掌握品質,仍保留手工製作的堅持。


蚵農返家
蚵農返家〉
圖、文/政融 CC│BY-NC-SA 3.0 TW
養蚵業在台灣已漸漸沒落,許多蚵寮都已轉變成觀光產業,用以前的生財工具:改裝的貨車,載著遊客進來,再載著遊客離去,日復一日,就像那蚵架上的蚵子,反覆練習,反覆吐哺咀嚼,懷滿期待,期待能在將來的某一天孕出一顆顆晶瑩透亮的珍珠。


竹子湖海芋季
竹子湖海芋季〉
圖、文/小高 CC│BY-NC-SA 3.0 TW
陽明山竹子湖有著純樸的農村景緻,也是北部海芋的盛產地,小朋友手持著剛剛採的海芋,駐足看著這白綠交錯的海芋花田,是一個很好的農村生活體驗。


樸玉與農村
樸玉與農村〉
圖、文/Kura CC│BY-NC-SA 3.0 TW
農村小路,是通往親情那邊,是載著許多希望的小路,採集的,是感動,是溫情。

準備秧苗
準備秧苗〉
圖、文/Venus CC│BY-NC-SA 3.0 TW
一個烈日當空的正午時刻,見一位頭戴斗笠的農夫正在工作!
田稉旁的秧苗正一綑綑地準備就緒,他彎腰來回不畏苦,就只為一季的農作可以豐收滿榖倉。


阿公ㄟ田地
阿公ㄟ田地〉
圖、文/molly CC│BY-NC-ND 3.0 TW
阿公田地有著最棒的教材,最純樸的農地生活,是書本上學不到的


拖拉機拌土中
拖拉機拌土中〉
圖、文/失陪 CC│BY-NC-SA 3.0 TW
民國82年在因緣際會下,我爺爺被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舉辦「水旱田調整與集團栽培及冬季油菜綠肥栽培觀摩會」邀請前去分享自己常年以來對這塊他所深愛的土地的經驗談,因此被選為「農友經驗談」的農民代表採訪(此採訪留有錄影帶DVD、報導PDF存放)。


香蕉園
香蕉園〉
圖、文/玥嵐 CC│BY-NC-SA 3.0 TW
香蕉農每天去看香蕉得情況,看土壤濕潤程度、尋找是否有生病的香蕉樹及香蕉樹生長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