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與我


數位島嶼徵件辦法    數位島嶼徵件活動延伸閱讀    全民運動 參與作品    全民運動 優勝獲選


說到農村,大家腦海中的記憶是什麼呢?
在農地休耕時控窯、扛著農具走在田埂的家族長輩背影、
曾是上學必經的農田小路,還是下課後在稻田旁水溝抓小魚或蝌蚪呢?
前人務農所穿戴的蓑衣、斗笠、灌溉農田的水車、古早汲水器...等等,亦十分令人懷念。

臺灣早期的經濟發展是以農業為主,
農人、農家、農具、農村的影像,讓人不禁回想起老一輩耕作的情景。
「以農立國」的臺灣,除了稻米之外,水果、花卉、蔬菜都是耕作的種類,
傳統農業社會耕作是先人智慧的展現,更是鄰里村落之間,人與人相處的互動機會。

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農業與科技關係也更緊密,
早期農業與現今作業方式的不同,農村景觀變遷、工具的演變,
甚至新研發改良的作物成果,都是臺灣農業實力的展現

數位島嶼邀請島民找出臺灣農業人、事、物的歷史變遷、今昔對比,或是變化中的農村景觀,
期待與我們分享這些觸動心中的那一份懷念情感。
活動小組從每位島民的投件影像中,選出一件做為代表,點選圖片可以觀看該位創作者的更多精采影像喔!

第十頁


耕耘
耕耘〉
圖、文/阿翔 CC│BY-NC-SA 3.0 TW
土豆田中,每一顆土豆,都乘載著農夫的汗水與熱忱,伴隨成長著。


一步一腳印
一步一腳印〉
圖、文/紅魚 CC│BY-NC-SA 3.0 TW
現在耕田大多使用插秧機,已經沒甚麼機會看見農夫下田插秧


萌芽
萌芽〉
圖、文/妍伶 CC│BY-NC-SA 3.0 TW
小黃瓜正在悄悄萌芽,努力地往上攀爬。


沙地花生
沙地花生〉
圖、文/YW CC│BY-NC-SA 3.0 TW
有吃過壯圍花生嗎?開始生活在宜蘭,才真正更理解土地環境的可貴。
農作物的生長與勞務付出,是食安的起點
第一次看見種花生的起手式,由衷佩服農夫智慧


庄腳厝
庄腳厝〉
圖、文/Riken Liu CC│BY-NC-SA 3.0 TW
農田裡僅存的紅磚老屋,是農村的歲月痕跡。


含苞待放
含苞待放〉
圖、文/阿星 CC│BY-NC-SA 3.0 TW
火龍果花是奇特的花卉,與曇花一樣,都是夜間綻放,隔天凌晨就會淍謝,所以被稱為「夜仙子」。


勤
勤〉
圖、文/許淳珺 CC│BY-NC-SA 3.0 TW
日復一日,日昇日落的工作者,他們的存在就像是給予我們溫飽,賦予一種最初始的象徵,農民是偉大的代表,我們因而有所收穫,都來自於他們的勤奮。


土角厝
土角厝〉
圖、文/厶ㄇ CC│BY-NC-SA 3.0 TW
現在要看到土角厝的機會越來越少,甚至連農村都不一定還有。這原先是我外婆的房子,後來過於老舊,就被拆除掉了。


分工合作
分工合作〉
圖、文/阿德 CC│BY-NC-SA 3.0 TW
在豔陽高照的薑田中,農人們分工合作地進行採收作業


工作的背影
工作的背影〉
圖、文/佃佃 CC│BY-NC-SA 3.0 TW
在菜園裡工作的老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