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街上、廣場上聚集,或是呼喊口號,或是透過大聲公中奮力地傳揚訴求。在這個眾聲喧嘩的場合中,不同議題的不同聲音紛紛跳出來「嘩聲」,嘗試找尋認同的出口。這是社會運動場合中的常見景象,相信你我都不陌生。
臺灣自日治時期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抗日運動,戰後的黨外運動,至1980年代開始,各種類型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人民為了各種議題走上街頭。去年發生的太陽花學運,甚至也讓很多人開始討論、反思社會運動的本質是什麼?是否可能透過一般正常管道發聲?而不同人們所看到社會運動又是甚麼樣子呢?
在乙未年的首檔徵件,數位島嶼嘗試拋出這個有些矛盾又衝突的議題,邀請各位島民一同用影像發表,您觀看事件的視角。讓我們透過影像彼此對話、了解,進而更深入地認識,我們的島嶼。
【參加規則】
【獎勵辦法】我們將於2015年6月15日前選出得獎作品,得獎者將獲贈:
- 獎狀 乙紙
- 「學動‧運生」臺灣戰後學運回顧特展 展覽手冊 乙本
-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收納式環保提袋 乙個
-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名片盒 乙個
【注意事項】下述所提作品含影像與文字:
- 作品一經上傳分享,請不要從「數位島嶼」網站中刪除。
- 嚴禁盜用他人作品,違者取消得獎資格,違反著作權法之責任由參賽者自負,與主辦單位無關。
- 獲選作品,主辦單位可用以進行相關非商業性宣傳推廣、各種形式之展出等,因此主辦單位將可能依照展示需求重製。
- 凡參加本活動,視同承認主辦單位訂定之各項規定。
- 數位島嶼採用創用 CC 授權條款(Creative Commons),會員需從6種核心授權條款中選擇分享方式。
【延伸閱讀】
【作品示範】
〈美麗灣〉
「反美麗灣演唱會」在臺灣東海岸最美麗的白沙灘-杉原海水浴場上開唱,守護不屬於任何財團的海洋。
2012年7月28日 圖、文/王鎮珄 CC│BY-NC-SA
〈1990中正紀念堂野百合學運─學運全景〉
1990年3月 圖、文/林新欽 CC│BY-NC-ND
〈敢動年代-520農民運動〉
「520農民運動」事件是戰後臺灣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警察與民眾將進二十小時的激戰、對立、警棍、石塊,甚至燃燒汽油,臺灣社會為民主付出慘痛代價。
1988年5月20日 圖、文/蔡文祥 CC│BY-NC-ND
〈世紀顯影-MIT-4〉 (編按:紅衫軍倒扁運動)
日以夜繼接力抗爭, 不達目的絕不撤離
2006年8月12日~2006年9月20日 圖、文/fatty CC│BY-NC-SA
〈秋鬥中的外勞〉
秋鬥,已經是臺灣勞工行之有年的傳統,2012年已邁入第24年,外籍勞工加入本勞的行列,一起抗議勞動條件的低落,要求政府照顧基層勞工,則是近來的事。臺灣國際勞工組織 (TIWA) 組織了印尼、菲律賓、越南的外籍勞工,一起在中正紀念堂前抗議,鼓聲與旗幟,為本勞的遊行也添了一分東南亞的熱情。
2012年11月25日 圖、文/Pina Wu CC│BY-NC-SA
〈文林苑都更案─居住正義〉
2012年3月28日,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文林路(士林橋)、前街及後街一帶,當天市政府強制拆除不願配合都更的士林王家,引來學界及各界人士的抗議,當天許多群眾聚集於此,與員警衝撞,並聯手阻止樂揚建設以強硬態度拆除王家之建物;晚上,抗議的學生集體靜坐於市長郝龍斌的家門口,表達對於市政府強制手段的不滿,此靜坐一直持續到凌晨,群眾才漸漸散去。往後幾天,士林王家都會有學生及民眾在此聲援,持續與樂揚建設周旋,各界人士也以不同的形式來幫助士林王家。
2012年 圖、文/吳仁凱 CC│BY-NC-SA
〈自由廣場的欄杆二側〉
從1987解嚴赴中國大陸探親,到2008年開放大陸人士來臺旅遊觀光,二岸民間人士正式進入互相交流。一名陸客:臺灣社會的多元化不像大陸對群眾聚集就會進行封鎖,在臺灣可以輕鬆的吃小吃看對面的群眾在抗議,這就是民主自由。
圖、文/園丁 CC│BY-NC-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