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少年

殖民者眼中之日本不良少年與臺灣不良少年系譜圖 

當時日本有一套不良少年的歷史解釋,認為日本的不良少年分做「硬派」與「軟派」兩種。硬派不良少年的前身為傳統的歌舞伎者、町奴及俠客。他們具有好逞兇鬥狠,不與女性為伍的特色,甚至有「男色」的風習。進入到明治時期以後,這些江戶時代留下來的風俗習慣,皆成為代表傳統的「舊」價值,需要加以揚棄。至於軟派的不良少年,象徵的是都市化後的糜爛享樂。這些相較文弱的「軟派」不良少年喜好女色,以留連咖啡館、電影院為樂,混亂的男女關係是其主要特色。至於和其交往的少女經常會被稱為「不良少女」。針對臺灣的不良少年,殖民政府拉出了「羅漢腳──鱸鰻──鱸鰻囝仔」的發展過程。在此邏輯底下,似乎臺灣不良少年自古皆有,僅是透過警察「現代」的眼光,為我們指認出來,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進入現代是一個過程,而非以1895年作為一個時間的斷裂。不論是將「舊慣」指認出來,將其歸入臺灣不良少年的特質;或是建立歷史上「羅漢腳──鱸鰻──鱸鰻囝仔」之發展系譜,皆是企圖使「傳統」變得可以辨認,並使「現代」更為具體。透過臺灣不良少年所映照出來的是符合現代中產階級價值觀下的「文明」與「好少年」。在這樣的意義下,臺灣不良少年並非自古皆有,而是與現代同時建構(co-production)。 

201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