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與中國人生活歷史息息相關,廟宇、客廳裡,處處都有它的足跡。燈籠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但現在台灣社會中,燈籠的作用已經變成了一種收藏欣賞,甚至家電用的傳統工藝品,佳節慶典中都要使用燈籠,特別是元宵節和中秋節。此外,有許多燈籠也現代化改用燈泡,而非傳統的蠟燭,除了慶典或廟宇使用外,在台灣許多街頭路邊攤也有掛各式各樣的燈籠取代招牌,以吸引遊客注意,也增添了不少的古早味。讓人覺得既又復古也又新潮。 使得我也想起小時候,台灣早期南部鄉下的佳節場景,每當元宵節就開始自行製作燈籠。父母親也不免於幸,全家總動員。想起那時真的覺得家的溫暖與幸福。跟在進步中的社會很不一樣,那時一到晚上,街坊鄰居小朋友一起點燈出動,玩著、走著,好有趣。而現在卻少了這一番淳樸的味道,改的是飆車、吸毒、喝酒,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真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如今燈籠象徵東方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一部分,其流傳歷史悠久深遠,隨著時代演化,從原始粗糙到新潮精緻,台灣燈籠發展到今日,比往昔更光輝新穎,更展現無限多元經濟效益。

 

 

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