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傘」古稱「華蓋」是古代帝王出巡時的儀杖隊之一也有遮陽之用;現今則是廟宇神明出巡、進香隊伍中神轎前必備的,主要功用是幫神明遮天穢,在進香時於神轎前方引路,持傘者沿途必須不疾不徐的以逆時鐘方向不停的旋轉,表示生生不息、人人平安,若是在進香中兩神交會則持傘者通常會互踩七星步以表敬意,廟會進行中則立於主神轎前側,在神明離開時保護神明免受穢氣的沾染;比照古代王爺出巡的典制,依照神明神格的大小其涼傘之數略有差別,雖說代天巡狩的王爺可多達七支,例如屏東東港平安祭典時七角頭的神轎,但是台灣現多只用一支。
涼傘的外型為一圓筒狀、繫有兩條劍帶下方綴有流蘇並以葫蘆、寶塔或者飛鳳為頂端裝飾,涼傘上通常繡有主神或宮廟名號、八仙祝壽、雙龍朝珠……等圖;當然,其顏色與轎色一樣,按照其階級分:黃綢涼傘、紅綢涼傘、綠綢涼傘。
現今涼傘亦有人稱其為「娘傘」,多認為其為涼傘之口誤,且並非僅只有女性神明可以使用。
涼傘在台灣民俗祭典中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整場祭典中引人注目的一個代表;它代表了神明的莊嚴神聖,更代表了台灣人對神明的敬意。
資料來源:臺灣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