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名稱:消失中的眷村文化 動盪的年代,隨著國共內戰的失利,參雜著一種「幾年後我們就要回家鄉了」那樣的心境而隻身退居台灣,哪知乖舛的命運,手臂上的刺青「反共抗俄、殺朱拔毛」卻成了永遠無法達成的遺憾! 國民政府為了安置這些「有情有義」的同袍,而在全台灣各地設置聚落使其群居,而低矮的紅磚牆、木造的魚鱗板牆及門窗、屋頂的黑瓦片、樹下老人聚集的身影、風中飄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路口圍牆上日漸 模糊的盡忠報國、反共復國、親愛精誠等字樣,都成為特有的眷村特色。 隨著時代的變遷,眷民的第二、三代慢慢的隨著婚姻、事業及眷村的改建而慢慢的搬離,當年眷村活絡的現象已不複在,而舊眷村在怪手及推土機的推挖下,慢慢消失不見,倘若政府在推動眷改的同時,無法保留台灣特有的眷村文化,那未來我們對於眷村的印象,將僅剩下停留在我們記憶中的那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