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可稱是閩南文化之島,也是一座飽歷戰爭滄桑的島;金門的歷史及其軍事戰略地位重要,曾為戰地的前哨。明洪武二十年,江夏候周德興設金門守禦千戶所,始築金門城,與廈門城遙相呼應,從此浯洲稱金門。金門雖數次經歷人為和天災的浩劫,仍然留下為數可觀的戰爭史蹟和珍貴的文化資產。如今戰地政務雖已解除,但是戰地文化仍呈顯於地貌之上,成為金門多元文化的一部份。 藍天揮灑著潑墨般的白雲,朵兒如錦彩著大地,金門的午後呈顯春天裡的舒適與安祥。後浦的市集早已車水馬龍,城隍廟埕下鼓吹響起,鑼鼓鏗鏗鏘鏘「四月十二」「迓城隍」的大日子正式展開。農曆「四月十二」相傳清朝初年設於金門城的總兵署於康熙十九年農曆四月十二日這天,總兵陳龍將行政中心自金門城遷治後浦,金門城的古地城隍廟也於年分火到後浦奉祀,並以「遷治日」這天作為後浦城隍爺的生日。三百三十年來的今天,金門島的庶民與城隍的約定,他們以自家喜事的心情來迎接城隍慶典,馨香一柱表達敬天法祖、謝天謝地,一步一腳印的誠心跟隨,步履的前進代表著一代傳一代世代傳承,他們相信在城隍爺的庇佑下是種滿足,感謝城隍一年的保佑。 曾是戰地的金門,金門「四月十二」「迓城隍」的年度地方盛事,這一幕具跨時代的義意,戰地的鞭炮聲響起為金門展開新的一幕,為那曾在戰火連天裡的英雄祈福,浯洲廟會的舉行那曾是戰地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