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理念說明: 清末時代的「台北城」與「艋舺」,是北台灣最繁華的區域,也是台北都市發展的起源地;孩提時代,在大人們的對話中,不時耳聞到有關「城內」的許多新鮮事;自此,對「城內」的種種憧景,在稚幼的心靈逐漸滋長,殊不知所謂的「城內」,指的正是日後我的工作所在地~『博愛特區』一帶。 如今,因工作的關係而換成自己常在「城外」與「城內」兩地往返,隨著社會的進步,早已分不清何處是「城內」、「城外」了;而城牆早已在日治時期被拆去蓋台灣總督官邸、台灣銀行及台北監獄等,取而代之是一紙行政命令,將一塊由中華路、愛國西路、中山南路及忠孝西路所圍成的區域,劃分出所謂的『博愛特區』~ 一個不存在地圖上的區域名稱,卻對現今國家的運勢及2,300萬台灣人民的生計有著實質的影響力。但是,「艋舺」~我的故鄉「萬華區」,自淡水河岸逐漸淤積後,市況日趨凋敝,不復往日商旅雲集的風華,而淪為台北市最老舊、貧困的社區之一;兩區的境遇大相逕庭。 『城內、城外』此系列作品係以兩張照片為一組,共分七組標題、由十四張分別拍自「城內」(博愛特區)、「城外」(萬華區)的影像所構成。七個標題~「信念」、「崇拜」、「童趣」、「投入」、「活力」、「互動」及「摯情」,是我對工作所在地及家鄉的「濃縮印象」,我想這些也是促使城市進步的部分要素;影像構成部分則以「異中求同」、「相互呼應」的手法,期能達到「『圖』簡意『深』」的境界。此外,刻意採「縱」、「橫」規律化的排列方式,除用以區隔不同主題外,亦求能收得視覺平暢之效。 不諱言的,此次作品所呈現的盡是光明、歡愉的一面,正如同敝人在「數位島嶼~會員聚落」站台簡介上所載的攝影理念:『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表面上看似平凡,但究其內皆蘊涵著深層的人生哲理,是值得我們去省思的;秉持「如是我見,忠實呈現」攝影原則,將至真至善美的一面,原原本本的呈現出來﹔願能為您在這影像雜陳的世界, 留下「ㄧ方心靈淨土」。』。

14_摯情(西門徒步區) 

 

2008-08-04

13_摯情(延平南路) 

 

2008-08-04

12_互動(西門捷運站) 

 

2008-08-04

11_互動(中山堂廣場) 

 

2008-08-04

10_活力(萬華貴陽街) 

 

2008-08-04

08_投入(青年公園) 

 

2008-08-04

07_投入(二二八和平公園) 

 

2008-08-04

06_童趣(萬華青山王宮) 

 

2008-08-04

05_童趣(沅陵街) 

 

2008-08-04

04_崇拜(西門町電影街) 

 

2008-08-04

03_崇拜(凱達格蘭大道) 

 

2008-08-04

02_信念(萬華龍山寺) 

 

2008-08-04

01_信念(總統府) 

 

200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