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州(金門)—「四月十二」來去後浦「迓城隍」影像全記錄


文字、
影像 ◎ 陳旺展

筆名 <南雁天一方>
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畢、研究所碩士班考試準備中
數位島嶼個人站台: romantic858

來自金城南門里,一群身穿仿古衣裳的可愛孩童,每年參與城隍慶典,
演出的藝陣聽聞是傳說故事唐朝鄭元和落魄行乞時所創的「鄭元和打花草」。
從孩童的臉上可見她們內信心散發出喜悅,用喜悅的心去迎接城隍的慶典

身為半個金門的我是來自台南的學子,每年的這刻總是拿著相機去記錄這歷史性的一刻「城隍出巡」,後浦的居民不管男女老少總是歡欣迎接城隍遷治慶典,在廟口廣場一群挽著髮髻身穿唐衫在後浦城長居的老者,他們舉著束香心情更是激昂,膜拜城隍的心情更是虔誠,他們的大半輩子伴隨著後浦城是後浦城隍爺最忠實的信徒,從她們口中聽說許多在海外的金門遊子們,及遠在南洋的僑民也紛紛返鄉趕回金門,共同參與這金門地區年度盛大的民俗慶典,見證後浦 (金城鎮) 城隍爺與後浦人三百二十九年約定的日子。


(左) 范、謝將軍 賞善罰惡、神駕顯赫。


八家將威風凜凜,掃除煞惡。 婦人手持清香,迎接聖駕

市街的早晨天色灰灰,今日巴士,鳴笛,驚醒了正續夢的我,走訪後浦市集早已車水馬龍,不遠處見那一名女姓老者頭上戴的「紅花」,那紅花紅的八分,在我眼簾裡 映著,迷濛中點綴著喜氣,悄悄地,仿彿也正揭開著後浦人喜事的來到。今天農曆「四月十二」邁開步伐來去后浦「迓城隍」。


金門的午後呈顯春天裡的舒適與安祥,「四月十二」是金門後浦「迓城隍」的大日子。農曆「四月十二」相傳清朝初年設於金門城的總兵署於康熙十九年農曆四月十二日這 天,總兵陳龍將行政中心自金門城遷治後浦,金門城的古地城隍廟也於年分火到後浦奉祀,並以「遷治日」這天作為後浦城隍爺的生日。參與後浦「迓城隍」的香客 絡繹不絕,他們以自家喜事的心情來迎接城隍慶典,各家各戶幾乎擺桌宴邀請親戚朋友來家作客,迎接這第「三百二十九」年來的約定。



↑(左) 慶典上一名女姓老者頭上戴的「紅花」,那紅花紅的八分,在我眼簾裡映著,迷濛中點綴著喜氣,悄悄地,仿彿也正揭開著後浦人喜事的來到

↑(右一) 在城隍廟口的阿伯是城隍爺的常客,每年都到城隍廟前祈求城隍爺護佑家邦



依照習俗,每境四年一次負責廟會活動籌備,慶典的開場,早在農曆四月十二日的前三天,農曆四月九日由值年境主東門代天府池王爺作頭,迎請金城昭德宮蘇王爺及南門、西門、北門四境主王爺與庵前開浯恩主公牧馬侯陳淵,神駕到城隍廟作客觀禮宣告開始。

↑(左) 藍色的天空襯托出蜈蚣座的繽紛色彩,熱鬧的氣氛就此展開

↑(右) 北鎮廟埕前,參與迓城隍的神駕齊聚一堂,熱鬧非凡


↑(左) 來自全國的城隍爺「四月十二」這天,歡聚於金門的浯島城隍爺廟慶典活動,遶境當天他們神駕於被感化過的蜈蚣座上,象徵驅邪賞善,期許世人有一顆向善的心

(右) 在金門的邀請下,台灣各地城隍以乘坐在龍頭龍尾的「蜈蚣座」來金門作客,那是歷年金門迎城隍的創舉。老一輩們眉頭思索下,面帶微笑,在他們心中也透露出前所未見的場景



今年爐主由東門境擔當,未到廟口走在遠端就見那掛滿了一排排大紅燈籠,節慶的喜氣銘入心扉,代天府今天正為境主池府王爺作醮慶祝,廟內乩童起乩,地方鄉老正點香恭請池王爺,廟埕下鼓吹響起,鑼鼓鏗鏗鏘鏘、籠銅鼕鼕,輦轎、蜈蚣座、藝閣、陣棋等前往城隍廟口參加遶境。

↑(左) 南門天后宮的廟埕前,一群婆婆媽媽們手持著媽祖彩傘,緩緩前行準備出發遊行

↑(右) 神龍見尾

↑(左) 一步一腳印的誠心跟隨,步履的前進代表著一代傳一代世代傳承,他們相信在城隍爺的庇佑下是種滿足,感謝城隍一年的保佑

↑(右) 北鎮廟埕前,參與迓城隍的神駕齊聚一堂,熱鬧非凡

↑(左) 神龍傘彩旁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在「四月十二」這天相聚了

↑(右) 金門城古地城隍廟前古城國小的舞獅團,艷陽下他們賣力演出贏得眾人喝采




漫步到南門天后宮,拜亭下垂掛著孩童們等待著裝的戲服,這裡的人平常心許多沒有張燈結彩反而多了幾份幽靜,亭下擺滿了許多木桌與板凳南門里的阿公阿嬤隨坐嬉和,孩童們嘻嘻哈哈的陸續上妝,裝扮後的「妝人」男童龍眉鳳眼多了幾份古人之姿,咔嚓咔嚓的搶先捕捉這難得畫面,過程中是由一位人稱馬爺爺的老阿伯為孩童梳妝打扮,不見那婆婆媽媽的從中協助,這畫面讓人很驚訝也很溫馨,諒近從心之年的他,每年的今天總是由他張羅著為孩童打扮一番,木桌上擺著看似歷經幾代的木盒器裡面裝著老伯慣用的粉墨,見他那井然有序的步調,調粉黛、畫眉、抹腮紅、穿搭戲服、戴官帽一手包辦。


↑(左) 遶境的現場來自北門境的粉閣,阿公載孫子天倫之樂般的笑容,看見孫子天使般的顏容,就算累也值得啦,公孫之情可見一般

↑(右) 東方色彩的陣頭蜈蚣座,搭配南洋紅磚的建築(模範街)風采,構成中西合併的一幅畫


(左) 別於一般傳統的蜈蚣座,改由裝有輪子的蜈蚣座,以手推的方式前進,但整體的重量已傳輸到家長們的手臂上,「吃力 ﹗」表情全寫在臉上,陣頭移動中木頭架間一節接著一節,行逕中碰到巷口拐個彎出現了曲線身型,宛如蜈蚣身軀般捲曲前進,綿延不絕在後浦城的街道中。




南門里一群身穿仿古衣裳的童男童女準備出場,在我隔壁坐在板凳上的鄉老說他們演出的藝陣是民間故事,唐朝鄭元和落魄行乞時所創的「鄭元和打花草」 (鄭元和死後敕封為「天子門生」,「打花草」又稱「打七響」為閩南「拍胸舞」的南管陣頭) 。來到城隍廟廟埕,戲台上正上演著精彩的酬神戲碼「八仙」,重頭戲「迓城隍」準備出發。後浦街區四處鞭炮聲砰砰啪啪、大街小巷裡總迴盪著各境鑼鼓陣叮叮咚咚的聲響此起彼落不絕於耳,平常寧靜的老街熱鬧難得。地方父母官與地方長老虔誠向城隍爺上香獻祭祈祝城隍庇佑地方


↑(左) 城隍廟內,道士正為城隍爺主持晚朝,清心雅樂,莊嚴隆重

↑(右) 城隍廟裡收契子錢的老伯,為人父母添緣給城隍爺作契子錢時,老伯送上紅圓,希望他們平安圓滿


↑(左) 遠從內陸到金門的廈門翔安戲班,戲台下有的人準備著上演的道具;有的人話家常,一幕幕的人生故事正在戲臺下上演著

↑(右) 在台灣現代社會不常見的高甲戲團,出現在金門城隍爺慶典中、上演著,劇團是來自廈門翔安戲曲學校,精采的酬神戲,連觀眾都叫好



參與慶典者形形色色有街坊鄰居、親戚朋友,從台灣或國外各地回金門的僑胞們,包括來金門旅遊不期而遇的背包客們,以及一些金髮藍眼的外國友人,來訪之客人皆歡天喜地的感受到地方人這份「誠心」和「誠意」的心。金門這座島嶼總是有說不完的風土民情,這百年盛會真不坊此行。









↑(右)「欽旌節孝」坊,位於今金城莒光路觀音亭旁,是目前台灣地區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牌坊,也是金門唯一的「國家一級古蹟」,被譽為「台閩第一坊」。夜晚的牌坊,走在街坊讓人遙想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