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看板

第五屆數位島嶼攝影比賽

m

第一名 侯俊偉-鄉村樂隊

拍攝年代:2007 <br>拍攝地點:雲嘉地區 <br>圖說:常常在天未亮時,樂隊就必須出發。 <br> <br>這是一種奇特的旅途與拍攝經驗。 <br>對於我;還有觀者,是一種熟悉,卻不願觀看的生命體驗。大多在天未亮;也可能在午後。有時,車子翻越海拔一千公尺的高山;有時,出現在窮鄉僻野的鄉城小鎮。每當目的地抵達,耳邊傳來的是孝女白琴的哭喊聲和牽亡歌的號角聲,空氣中凝結著一種沉重且詭異的氣氛,聞者不禁內心產生一陣酥麻。肩上揹著照相機的我,真的,有時舉不起相機。這是台灣鄉間的喪禮。 <br>2007年,利用工作之餘,隨著「雅音女子樂隊」,行走在雲嘉地區。嘉義朴子「雅音女子樂隊」,民間俗稱的「西索米」,樂隊人數隨著喪家的需求而增減,少至五人,上至百人。組成團員除了少數為固定樂手,大多是工作之餘或閒暇時出來打零工的婦女,年齡從十六歲到五、六十歲不拘。 <br>樂隊演奏的歌曲多為六○年代的台語老歌。雖然在演奏的過程中,常因配合不佳而吹奏的零零落落,漏動百出,顯得荒謬、粗糙;但在那樣的氛圍底下,卻不失真性。 <br>我試圖用相機尋找這個樂隊與自己和故鄉間的情感,紀錄鄉村生存狀態中的某種真實。 與其說,它是一個拍攝主題;不如說,是自我追尋與認定的過程。持續的觀察與拍攝,尋求表像下的真實意義,是一趟趟未走完的旅程。

m

第一名 侯俊偉-鄉村樂隊

拍攝年代:2007
拍攝地點:雲嘉地區
圖說:儘管是大熱天,樂隊的姊妹們仍是賣力吹奏。

m

第一名 侯俊偉-鄉村樂隊

拍攝年代:2007
拍攝地點:雲嘉地區
圖說:一條布幕,隔開兩個世界。樂手們賣力地演奏,和喪家哀傷、疲累的臉形成對比。

m

第一名 侯俊偉-鄉村樂隊

拍攝年代:2007
拍攝地點:雲嘉地區
圖說:樂手吹奏的臉,鼓起像大球。

m

第一名 侯俊偉-鄉村樂隊

拍攝年代:2007
拍攝地點:雲嘉地區
圖說:在自己的土地上,鄉村樂隊為亡者吹奏最後一曲。

m

第一名 侯俊偉-鄉村樂隊

拍攝年代:2007
拍攝地點:雲嘉地區
圖說:辛勤地工作之後,回程的路上,大家都累了。

m

第二名 林清湶-僧侶

拍攝年代:2006-2010 <br>拍攝地點:佛光山 <br>圖片名稱:入世 <br>圖說:僧侶乘坐手扶梯而下,花型燈光象徵花花世界,黑色人影象徵花花世界中不知所措的人們。表達僧侶在這個時代必須要「入世」來面對人群、走入人群,帶給人們心靈上的光明。 <br> <br>中山大學吳寧遠教授在中國佛教第43卷第11期(1999.11)頁48-49說到: <br>現代社會固然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便利,卻也呈現了若干屬於這時代才有的煩惱。這些苦悶包括了: <br>「缺乏方向感」:因為思想觀念多元化的緣故,贊成或反對某事的意見均有,使得人們反而失去了遵循的標準。 <br>「缺乏動機」:今日社會多采多姿,然而置身這一洪流裡的人們卻更容易迷失自己,形成盲從。 <br>「缺乏人際關係」:極度強調個人化的結果,反而造成彼此間的疏離感,大家不再信任,乃至老死不相往來。 <br>「缺乏安全感」:由於內在、外境都在迅速變動當中,讓大家覺得朝不保夕。 <br> <br>宗教起源和人類歷史演進息息相關。並可大別為三項功能、階段: <br>一、原始社會面對不可抗力的天災地變,亟需藉臣服一超越神祇來轉移內心恐懼。 <br>二、隨後,地方事務逐漸和宗教觀念結合在一起,此時宗教發揮了整合社會人心的功能。 <br>三、宗教在該階段提供了認知、解釋的功能,使得人們在遭逢順逆境、面對種種不可知的力量時,覓得安身立命的依據。 <br>而這些話在十一年之後的今天看來,並未有所動搖,反而更有一種印證的感覺! <br>宗教是一種「心靈產業」,而在這個產業中有許多的宗教教派,例如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一貫道。其中與台灣人結合最深入的,非佛教莫屬!我們幾乎可以不用思考就說出「證嚴」、「星雲」、「慈濟」、「佛光山」、「法鼓山」等與佛教相關的人、事、物,這些人們直覺式的反應,也代表了佛教與台灣人民的親密性與生活化。因此本次以佛教「僧侶」為題,選擇比較「意象」而非紀實的攝影照片,來陳述「僧侶」這個特別的行業!

m

第二名 林清湶-僧侶

拍攝年代:2006-2010
拍攝地點:佛光山
圖片名稱:定
圖說:安坐在路旁的僧侶,背後黃金買賣、電腦彩卷象徵金錢;右上方一對男女象徵情慾,然而安坐在路旁的僧侶並不為所動,繼續化緣。表達僧侶在紅塵中要有不動的心,要能面對一切的誘惑。

m

第二名 林清湶-僧侶

拍攝年代:2006-2010
拍攝地點:佛光山
圖片名稱:法門無量
圖說: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教認為每本經書都是一個法門,而每個法門都是開啟心靈的一把鑰匙,為了盡可能地度眾生,僧侶們都必須廣閱經典,掌握更多度眾生的方法。

m

第二名 林清湶-僧侶

拍攝年代:2006-2010
拍攝地點:佛光山
圖片名稱:合十
圖說:合十的雙掌,低誦的經咒,虔心的禮佛,希望能與自己的佛性相遇,能夠花開見佛悟無生,同時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願眾生皆能離苦得樂,證得菩提。

m

第二名 林清湶-僧侶

拍攝年代:2006-2010
拍攝地點:佛光山
圖片名稱:頂禮
圖說:空蕩蕩的佛堂大廳,獨自的頂禮,禮的是誰?拜的是誰?我是誰?或是誰是我?真實的佛教講究內在的佛性,而非外在的佛像。頂禮跪拜,其實是希望能得見自己真實的佛性。

m

第二名 林清湶-僧侶

拍攝年代:2006-2010
拍攝地點:佛光山
圖片名稱:佛道無上
圖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無上佛道誓願成。 這是佛教徒的四弘誓願,修持四弘誓願,度自心眾生,斷自心煩惱,學自性法門,成自性佛道。

m

第三名 洪添賢-昇華成藝術的工業:鉛字印刷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市太原路
圖說:撿字

數位時代裡,印刷這個行業早已進入數位化,身為設計師的我,也早已經習慣了排版到檔案輸出都是由電腦代勞。在某次機會中,卻必須要使用鉛字來印刷,我頓時竟慌了手腳,雖然只是簡單的文字稿件,我仍然戰戰兢兢地把我用電腦列印出來的文件親自送到位於太原路巷子內的「日星鑄字行」。老闆接過我手上的文件,馬上熟練地指出這個字太大,鉛字沒有;那個字型,鉛字也沒有。即便如此,他仍然親切地拿出一本字樣,要我選擇替代的鉛字。選定之後,老闆就在「茫茫鉛字海」中挑出我所需要的字型。其中有個罕見字缺字了,只見老闆熟練地挑了其他字的部首,在地上切割組合,馬上就完成缺字的字體了。 正當我還在疑惑後續流程的時候,老闆卻把鉛字們包裝起來,要我拿去幾條街外的另一家印刷廠。他一面寫下地址,一面跟我解釋:他這邊只是鑄字行,要印鉛字,要到印鉛字的印刷廠去,台北沒剩幾家了。 我拿著一包鉛字前往幾條街外一個不起眼的店面,那個店面就像一般人家的客廳,但是一旁堆滿了打包好的、一落一落的紙張。我向印刷廠黃老闆說明來意,他接過那包鉛字,對照著我帶去的稿件,就開始在工作台上組合起來。他將我帶去的鉛字加上一些大大小小的長方鉛塊,當作字距或是空格,沒一會兒工夫,就把鉛字組合成我所要的樣子。接著,他用細棉繩把組合好的鉛字捆起來,帶到房子後方的一個房間裡,那裡放了兩台黑亮的印刷機,他仔細調校印刷機,先印出一張來看看,然後再次調整機器印壓及位置,大約試印了三次。 他拿給我一張油墨還發著光亮的紙,鉛字的印痕微微地透過紙張,我捧著那樣一張經過手工與歷史情感傳遞、帶著人性溫度的印刷品,不禁感動起來,那絕不是用數位方式可以取代的。我連忙跟老闆道謝,他對我笑笑說:「現在很少人要印這個囉!」語畢又低頭啟動印刷機,房間裡又充滿了印刷運作的喀啦喀啦聲響跟油墨揮發的氣味。

m

第三名 洪添賢-昇華成藝術的工業:鉛字印刷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市太原路
圖說:充滿各式印刷鉛字零件的工作檯

m

第三名 洪添賢-昇華成藝術的工業:鉛字印刷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市太原路
圖說:缺字時,取別字部首來造字

m

第三名 洪添賢-昇華成藝術的工業:鉛字印刷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市太原路
圖說:把鉛字編排組合起來,就變成印刷版面

m

第三名 洪添賢-昇華成藝術的工業:鉛字印刷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市太原路
圖說:調校印刷機

m

第三名 洪添賢-昇華成藝術的工業:鉛字印刷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市太原路
圖說:準備印刷

m

優選 利勝章-農村映象

拍攝年代:2006
拍攝地點:花蓮縣
圖片名稱:秧苗
圖說:農民在大片的秧苗田上辛勤工作

從淡水出發,沿著北海岸公路來到石門鄉,一片田野風光映入眼簾,很難想像在大台北地區會有這樣的景緻。梯田的美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與好山好水好風光相襯的,是烈日裡農民辛勤耕種的情景。
石門鄉背山面海、平原不廣,在先民的辛勤墾拓下開闢了許多梯田,四周皆是拾級而上的稻作,如今幾乎沒有農民在種田,唯獨趙先生堅持不放棄老祖先胼手胝足開墾下來的珍貴土地。其實因為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許多原本生長在這裡的年輕人都已經出外到都市發展,只剩年邁的老者還努力維持著土地的生命。
第一次造訪趙先生就令我十分感動,在插秧與收成時需大批人力之際,趙夫人與三個兒子都會回來幫忙,同心協力呵護這塊土地。更難得的是,他們採用有機方式耕作,與大自然共享上蒼的恩賜。

m

優選 利勝章-農村映象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縣
圖片名稱:祭神
圖說:感謝上蒼賜與,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m

優選 利勝章-農村映象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縣
圖片名稱:插秧
圖說:手工插秧非常辛苦,現在已很少見

m

優選 利勝章-農村映象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縣
圖片名稱:收割
圖說:沒有利用機械,純手工割稻幾乎已成絕響

m

優選 利勝章-農村映象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縣
圖片名稱:曬穀
圖說:烈日當空下曬稻穀,一小時要翻動一次,上曬下烤倍極辛勞

m

優選 利勝章-農村映象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縣
圖片名稱:香噴噴的米飯
圖說:當享用香噴噴的米飯之際,真正能體會那粒粒皆辛苦有幾人

m

優選 洪曉敏-海人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東部外海
圖片名稱:放緄
圖說:夏季,台東新港漁民以延繩釣為主,漁期二至十月中旬,盛漁期三月中旬至五月中旬,捕獲鬼頭刀及雨傘旗魚為主。

海人代表的是我最敬佩的「討海人」。
在夏季,海人得與烈日作伴,冬季則是要與刺骨難耐的寒風抗衡,這一望無際的大海早已和二、三十年前的環境大不相同,環境雖變了,但漁撈的方式從日治時代延續至今。要向大海討口飯吃,靠的不止是堅忍的耐力,更需要經年累月的捕撈經驗,要知道風所帶來的味道(訊息)、要懂得水路潮汐變化、要有敏銳的雙眼與過人的體力。
因為工作的關係,不時有機會參與漁撈作業。人說隔行如隔山一點也沒錯,當一位海人的首要條件不是擁有多項專業技能,而是如何讓自己在茫茫大海中保持「清醒」。高低起伏的海浪、刺眼燙皮的陽光、穿牆刺骨的寒風等自然因素,都會癱瘓你的工作能力,所以船長常說,這工作很「硬斗」,不好意思讓你們跟著來,但是,我的爸爸以前也是一位海人,我想知道更多海人的故事。
揹起攝影工具哪怕烈日寒風,它也可以是一種享受。

m

優選 洪曉敏-海人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東部外海
圖片名稱:勁鏢
圖說:永福叔站在鏢台上高舉著鏢竿,準備給雨傘旗魚來個奮力一擊。

m

優選 洪曉敏-海人

拍攝年代:2010 <br>拍攝地點:東部外海 <br>圖片名稱:炮炸旗魚神 <br>圖說:鑄造,全台僅有的旗魚神位於台東成功鎮五福宮,每年元宵繞境,便能見旗魚神在炮霧中悠游。

m

優選 洪曉敏-海人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東部外海
圖片名稱:滿載而歸
圖說:滿載歸來,是漁鄉子民眾所期待。滿載是討海人對自己承諾的兌現,這壓力換成了喜悅,換成了一個交待。

m

優選 洪曉敏-海人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東部外海
圖片名稱:撈刀
圖說:漁民齊喊著「嘿咻、嘿咻」,九千公斤的鬼頭刀,慢慢地在船上堆成一座小山。

m

優選 洪曉敏-海人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東部外海
圖片名稱:鮫力競賽
圖說:長尾鮫使勁地擺動身驅,在幾次的撞擊下,連抬魚的竹製單架都斷了,最後集合眾人之力,終於將牠送回大海。

m

優選 莊國琳-消失在歷史灰燼的宜蘭錦慶鑄造工廠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宜蘭縣五結鄉
圖片名稱:廠景
圖說:這是宜蘭五結鄉錦慶鑄造工廠的廠景,是這間三十年老工廠最後一次的翻砂工作,以俯瞰的方式進行拍攝。

翻砂,是傳統鑄造的術語,這樣的工廠在台灣已屬於夕陽工業,漸漸式微。這是一門極需經驗與技術才能進行的金屬工藝,然而卻是一個極度不受年輕人歡迎的工作選項。這種工作環境可以用極為辛苦及惡劣來形容,尤其是在進行鑄造的過程,千度高溫、惡臭撲鼻、煙硝彌漫刺眼,讓人眼淚直流。這並非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環境,而且是極度危險的工作場域。然而,這樣的工廠,卻是創造台灣早期經濟奇蹟的幕後無名英雄,它們為台灣創造了許多的外匯存底,隨著時空環境的變化,這樣的工廠不是漸漸外移,就是一間一間地倒閉,原因無它,除了成本問題外,就是年輕一輩的人不願意學習。
這是我姑丈家裡所開的工廠,同樣不敵大環境,已經消失在歷史的灰燼之中。這是最後一天工作的情景,然而從一位攝影師的角度,在這裡我看到的是台灣人勤奮不懈的精神,即使是最後一天工作,依然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揮汗如雨;然而他們徬徨無奈的眼神,卻又是那麼地強烈。或許政府可以想想,如何協助這些目前仍失業的中年技師,為他們的將來及家人提供安頓的保障,也希望透過鏡頭,讓政府單位多加關注那些競爭力較弱的傳統產業。

m

優選 莊國琳-消失在歷史灰燼的宜蘭錦慶鑄造工廠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宜蘭縣五結鄉
圖片名稱:埋首苦幹
圖說:老師傅正細心地準備所有的事前工作,這是一門相當重視經驗值的工作,其實也是一門藝術,在日本,他們應該會被稱為國寶工匠。

m

優選 莊國琳-消失在歷史灰燼的宜蘭錦慶鑄造工廠

拍攝年代:2009 <br>拍攝地點:宜蘭縣五結鄉 <br>圖片名稱:千度大爐 <br>圖說:鑄造,就是俗稱的翻砂,傳統的翻砂工廠,會有一個大爐子,透過木炭的加溫,讓生銅以千度高溫融成銅水。

m

優選 莊國琳-消失在歷史灰燼的宜蘭錦慶鑄造工廠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宜蘭縣五結鄉
圖片名稱:專注
圖說:在黑暗的廠房之中,一千多度的銅水像極了火山岩漿,此時師傅們必須專注地將其灌入之前準備好的模具中。

m

優選 莊國琳-消失在歷史灰燼的宜蘭錦慶鑄造工廠

05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宜蘭縣五結鄉
圖片名稱:最後英姿
圖說:擁有一身好手藝,國家仍無法給予他們最好的保障。今天處理的是工廠接到的最後訂單,看得出他們的不捨與無奈,這是師傅的最後英姿。

m

優選 莊國琳-消失在歷史灰燼的宜蘭錦慶鑄造工廠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宜蘭縣五結鄉
圖片名稱:黑暗中的明燈
圖說:一具具模具,載滿了千度的銅水,瞬間讓地面映攝出一排明燈,它是這些工人維繫家庭生活的生命明燈,也是工廠裡幽暗環境裡的指示燈。

m

優選 陳文發-詩人成為一種職業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縣新店市
圖片名稱:閱讀的詩人側影
圖說:閱讀成為必要的工作之一。

我在2009年拍攝的這套作品,為前輩詩人周夢蝶先生。他孓然一生,完全投入新詩的創作,詩創作也成為他最長久的職業。至今已90多歲數了,雖然近年來身體微恙,仍持續創作中。
周夢蝶的小檔案:
河南省宛西鄉村師範學校肆業。年輕時曾參加青年軍,從軍中退伍後,從事過店員、小學教員、守墓者、擺書攤,直至民國79年因胃病而結束。曾加入「藍星詩社」,他的詩將人生經歷與悲苦的心境融入詩作中,是一個孤獨、潔淨的靈魂與紛陳人世的深刻對話。傳統禪思融合西方超現實主義的精神,一方面企求於禪語和佛思中獲得解脫,另一方面又展現出追求生命力的自信與期許,具有沉鬱凝重的特質;他從自我出發,對應現實;當他引禪入詩,小宇宙便有無限大。葉嘉瑩認為周夢蝶是「一位以哲思凝鑄悲苦的詩人」。周先生1959年出版詩集《孤獨國》,1965年出版第二本詩集《還魂草》,2009年出版《周夢蝶詩文集》。詩人成為他自始至終的職業。

m

優選 陳文發-詩人成為一種職業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縣新店市
圖片名稱:詩人胡思
圖說:詩人胡思之必要性。

m

優選 陳文發-詩人成為一種職業

拍攝年代:2009 <br>拍攝地點:台北縣新店市 <br>圖片名稱:翻開陳年的舊作 <br>圖說:詩人閱讀陳年的作品。

m

優選 陳文發-詩人成為一種職業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縣新店市
圖片名稱:詩人的手

m

優選 陳文發-詩人成為一種職業

05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縣新店市
圖片名稱:詩人密密麻麻的手稿

m

優選 陳文發-詩人成為一種職業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台北縣新店市
圖片名稱:等待看病的詩人

m

優選 黃耀雄-廟宇工藝師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高雄紅毛港社區新建廟宇
圖片名稱:塑像成型
圖說:匠師在豔陽下進行金爐塔裝飾,雕(泥)塑成型與固定作業。

台灣的廟宇是聚落居民信仰與社交活動的核心。有一小群人始終默默傳承著廟宇工藝文化之美,他們是廟宇工藝師。舉凡基礎建築、木雕、彩繪、貼花、剪黏、泥塑、交趾陶、石雕、臉譜彩繪等,這些工藝常以人物座騎、雕樑畫棟、花鳥蟲魚、民間故事、山巒樹林做為素材。居民敬獻豐富財貨與人力資源建築而成的廟宇工藝,在用料與外顯形式的設計上,幾乎集合了民間藝術最精緻、最優秀的部分,表現形式也發揮「無處不刻花、無處不彩繪」的繁複華麗特質,以毫不留白的飽滿視覺形式呈現,這就是台灣廟宇工藝形象。同時,工藝彩繪裝飾更和其它裝飾藝術一樣,有著藝師自己的藝術價值和門派風格,增添廟宇不同的神采與氣度。
廟宇工藝是非常耗時而且勞心勞力的工作,往往要花很長的時間在屋頂上作業,有些原料或半成品必須在產地先行完成,有些工事必須於廟宇現場才能進行,施工期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師傅工作時專注的神情、堅忍的毅力與作品之間微妙的互動,都盡在不言中;這些工藝因宗教信仰與精神生活而被完整保存,在廟宇之間百年不變。

m

優選 黃耀雄-廟宇工藝師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高雄紅毛港社區新建廟宇
圖片名稱:對話
圖說:藝師正全神貫注為塑像做細部打磨修飾工事,確保上色後能有最佳藝術呈現。

m

優選 黃耀雄-廟宇工藝師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高雄紅毛港社區新建廟宇
圖片名稱:立體馬賽克─剪黏
圖說:以瓷、玻璃器皿為素材或以模組成形,剪出所需形狀,黏貼出各式造型,常用於寺廟屋簷裝飾。

m

優選 黃耀雄-廟宇工藝師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高雄紅毛港社區新建廟宇
圖片名稱:貼金箔(貼花)
圖說:貼金箔四大步驟為:做底、打膠、貼金及掃金。工作人員在有限光源下進行貼金及掃金的後製程工法。

m

優選 黃耀雄-廟宇工藝師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高雄紅毛港社區新建廟宇
圖片名稱:仰畫神技
圖說:畫師必須長時間舉手仰頭,一筆一筆慢慢完成天花板的圖騰壁畫。

m

優選 黃耀雄-廟宇工藝師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高雄紅毛港社區新建廟宇
圖片名稱:畫臉譜
圖說:廟宇民俗八家將是活的藝術品,神將成員正靜心等待畫師巧手勾勒出專屬的臉譜。

m

佳作 魏宏明-製竹簍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嘉義縣溪口鄉
圖片名稱:削竹片
圖說:以柴刀將竹子剖開,再削成薄片。

位於嘉義縣溪口鄉的天赦庄,過去被稱為竹簍庄,因早期村子裡家家戶戶都製作竹簍。隨著塑膠產業興起、竹材取得不易及人工成本高漲,竹簍業逐漸沒落,目前全村僅剩兩戶繼續堅守崗位。
偌大的工廠裡,工人們分工合作,有人將竹子剖開,剔除細絲毛邊,或是削成更細的竹片;有人把剖好的半邊竹板以火加熱,軟化後彎製成框架;有人將削好的薄竹片編織成竹簍底部或竹簍圓筐;有人將成型的筐架與圓筐以鐵絲捆牢結合,方可完成一個竹簍。
在這裡,柴火產生的煙霧燻得工人眼睛難以睜開,長期以手工作業,工人的雙手也長滿厚繭。除了訂單減少之外,年輕族群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不若以往,是故在這裡工作的都是婦女或是上了年紀的人,然而他們的動作卻迅速而有效率。此一場景,我看見逐漸式微的傳統產業,以及一份深深的感動。

m

佳作 魏宏明-製竹簍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嘉義縣溪口鄉
圖片名稱:烤竹板
圖說:以柴火將竹板加熱後,彎製成竹簍邊筐。

m

佳作 魏宏明-製竹簍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嘉義縣溪口鄉
圖片名稱:編竹片
圖說:較細的竹條用來編成竹簍底部。

m

佳作 魏宏明-製竹簍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嘉義縣溪口鄉
圖片名稱:竹編
圖說:較細的竹條用來編成竹簍底部。

m

佳作 魏宏明-製竹簍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嘉義縣溪口鄉
圖片名稱:固定竹框
圖說:彎製成型的外筐與竹簍結合固定。

m

佳作 魏宏明-製竹簍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嘉義縣溪口鄉
圖片名稱:捆綁鐵絲
圖說:以鐵絲牢牢的捆綁,完成竹簍。

m

佳作 任台生-電力守護神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新竹縣新埔鎮
圖片名稱:同心協力
圖說:輸電線路的檢修除須有各種機具作為後勤支援之外,高空作業與地面人員更要有高度默契。

發電廠所產生的電力,必須藉助輸變電系統轉換為電壓,傳輸到用戶端使用。若說發電廠是造血的骨髓,那麼輸電線路就是遍佈全身的血管,一旦血管通路受阻,電力中斷,將導致局部地區電力癱瘓,民眾生活與地區發展勢必受到嚴重影響。
這個看不見、摸不得的「電」,可是從山之巔、海之涯,一路翻山越嶺、跨河鑽地而來,由一群默默堅守崗位的台電「空中飛人」守護著:他們是點亮台灣前景、繁榮鄉里的幕後功臣。
據瞭解,要當台電的「空中飛人」可不是簡單的事,除了協調能力要好、無懼高症之外,還得耐得住寂寞。台電的「空中飛人」過去經常被稱為是「電力吉普賽人」,因為在台灣電力建設才剛起步的年代,台電的架線人員經常得往深山裡面跑,在這個山頭完成架線工程後,再啟程往山的另一頭繼續工作,可能好幾個月都在深山裡,「忍受寂寞,是很重要的一課」。
台電的「空中飛人」主要來自輸配電工程處以及供電處,其工作職責是架線和保線;在正式上陣之前,至少要經過半年的專業訓練,「不僅要敢爬上20公尺高的電塔,上去之後還要能夠獨立作業完成任務」,甚至吃便當、上廁所都在高空完成,箇中艱苦實不足為外人道。

m

佳作 任台生-電力守護神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桃園縣觀音鄉
圖片名稱:空中飛人
圖說:徒手爬電線桿,可說是配電養成班的基本功。

m

佳作 任台生-電力守護神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桃園縣觀音鄉
圖片名稱:配電達人
圖說:高空維修作業頗具危險性,要成為台電的空中飛人就必須技高人膽大。

m

佳作 任台生-電力守護神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新竹縣新埔鎮
圖片名稱:高空傳遞
圖說:地面人員得隨時觀察高空作業者的動向,適時提供支援。

m

佳作 任台生-電力守護神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新竹縣新埔鎮
圖片名稱:電塔風情畫
圖說:儘管輸電線路所經之處美景當前,為搶通線路,保線維修人員總無閒情享受。

m

佳作 蔡馨儀-戲說人生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彰化
圖片名稱:美麗瑰寶
圖說:前後台僅一帆布之隔,這邊是現代,那邊是大戰方酣的歷史戲台,廟埕,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如果台灣要選主題曲,「我身騎白馬過三關,改換素衣啊回中原……」的七字調,應該要比「三民主義,吾黨所宗……」,更貼近台灣人民的心。
的確,歌仔戲是唯一生於台灣、長於台灣的戲曲。歌仔戲的歷史,密切貼和著台灣百年來的脈動,它與台灣人一同走過日治時代的淒苦、一起為光復歡騰、一起戒嚴解嚴、一起邁入這複雜新穎的現代社會。
歌仔戲不僅和台灣人一起笑、一起哭,它還繼承了從唐山渡海來台的移民特質:勇敢創新、機靈變巧、兼容並蓄、生命力強韌。也因為具備了如此的「台灣精神」,歌仔戲才能在其他傳統劇種如北管、南管等紛紛瀕臨沒落和失傳之時,還能在目前台灣的戲曲界占有一席之地。
在歷代藝人的努力傳承下、在台灣本土化運動的推波助瀾下,歌仔戲重新獲得發展的動力。凡是生長在斯土上的人民,都有權利去繼承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並進一步加以發揚光大。

m

佳作 蔡馨儀-戲說人生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彰化
圖片名稱:戲伴人生
圖說:創造出屬於當代的歌仔戲文化,不滅的熱情讓戲班們披星戴月,投入歌仔戲薪傳行列,進而躋身於世界舞臺為台灣發聲。

m

佳作 蔡馨儀-戲說人生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彰化
圖片名稱:有聲皆歌
圖說:歌仔戲中的音樂具有濃厚的台灣鄉土色彩,在台灣的土地上孕育形成、滋生涵養,後而產生了特殊的質素。

m

佳作 蔡馨儀-戲說人生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台中
圖片名稱:東方戲劇
圖說:戲班的民間藝人,為成就台前人物、將角色的喜怒哀樂表達得淋漓盡致,她妝點自己,並將全部的生命投注入其中。

m

佳作 蔡馨儀-戲說人生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台中
圖片名稱:無動不舞
圖說:身段是活的,隨著戲的發展設計安排,融合成精采動人的表演藝術。舞台上的身段與動作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再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m

佳作 蔡馨儀-戲說人生

拍攝年代:2010
拍攝地點:台中
圖片名稱:藝術永續
圖說:藝術能量如同台灣人強韌的生命力,無論是繽紛亮麗充滿炫目科技感的聲光舞台,都能盡情揮灑,展現源源不絕的創造力。

m

佳作 林大鈞-千絲萬縷麵線情

拍攝年代:2009-2010
拍攝地點:彰化福興鄉林家手工麵線
圖片名稱:纏繞
圖說:每天早上需早起製作麵團,拉長後纏繞在竹架上,過程繁瑣而悶熱。

位在鹿港隔壁的福興鄉林家手工麵線,是目前少數仍以手工製作的麵線工廠之一,只要是好天氣,古老的三合院中都可以見到方向各異的麵線在陽光下閃耀著。目前的老闆已經是第三代了,他憂慮著他可能會是林家手工麵線的最後一代。
手工麵線的製作過程相當繁複且吃力,每日清晨即須早起製作麵團,拉長後纏繞在竹架上,經過適當施力的拉扯加長後,再將麵線曝曬在陽光下,並時時注意其乾燥程度。別小看這拉扯的動作,我曾經試著幫忙,結果在林老闆甩動麵線時差點摔得四腳朝天。也因為需要在太陽下曝曬乾燥,製作者當然也要忍受陽光的荼毒。嚴格說來,麵線製作也算是三K產業之一,新一代的年輕人接班的意願的確不高。
從事這樣的行業,林老闆有著一份光榮與驕傲感,對於手工麵線的品質與口感更是充滿了信心。經由攝影朋友間口耳相傳,林家麵線的三合院已是攝影朋友們的經典攝點了,假日往往是人山人海。最近幾次前去,第四代經營者都參與工作,我真心希望這樣的手藝可以持續,千絲萬縷的麵線情緣可以繼續在這三合院閃閃飄動。

m

佳作 林大鈞-千絲萬縷麵線情

拍攝年代:2009-2010
拍攝地點:彰化福興鄉林家手工麵線
圖片名稱:扯動中的平衡
圖說:適當的施力拉扯是維持麵線品質的重要條件,林大哥笑著說:「夫妻間感情相處何嘗不是如此?」

m

佳作 林大鈞-千絲萬縷麵線情

拍攝年代:2009-2010
拍攝地點:彰化福興鄉林家手工麵線
圖片名稱:千絲萬縷情
圖說:方向各異的麵線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林大嫂不斷穿梭其中,關心麵線的乾燥狀況,顯現出千絲萬縷的麵線情懷。

m

佳作 林大鈞-千絲萬縷麵線情

拍攝年代:2009-2010
拍攝地點:彰化福興鄉林家手工麵線
圖片名稱:完成的作品
圖說:曬乾後的麵線經過分包裝,最後的作品才算完成。

m

佳作 林大鈞-千絲萬縷麵線情

拍攝年代:2009-2010
拍攝地點:彰化福興鄉林家手工麵線
圖片名稱:麵線招財進寶來
圖說:辛勤工作後的小小願望:「希望這些辛苦得來的成品可以招財進寶。」

m

佳作 陳鼎鑫-薪火相傳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新竹縣寶山鄉
圖片名稱:相思樹薪材

過去台灣木炭業相當興盛,近十多年來因國內經濟環境改變,木炭業沒落,許多炭窯都廢棄了,但新竹寶山這座炭窯結構還相當完整。
木炭燒製過程從疊木、封口、生火、封窯要七到十天,掌窯工人必須全天待在窯旁加薪材、控制火力、觀察木材炭化過程,很是辛苦。目前這炭窯一年只做五次窯(裝窯五次,出窯五次),出窯一次可裝一百二十包,每包三十公斤。目前,此炭窯所生產之木炭成品以賣給製造防毒面具之廠商為大宗,其次才是零售給餐飲業「炭烤」用,或批發給雜貨店零售野炊烤肉用。
相思樹是優良的薪炭材,燒製成的木炭熱量高,是台灣光復初期家戶主要的燃材,曾經輝煌一時。後來瓦斯普遍,木炭逐漸沒落,近幾年更因大陸貨充斥、工人凋零,加上木炭窯場地環境也因炭窯主人年邁且木炭乏人問津,不敷成本,已荒廢許久,木炭出窯的機會愈來愈少,再不留下紀錄可能很快就會宣告消失。身為攝影人的我有責任把它用相機記錄下來,為歷史做見證! 

m

佳作 陳鼎鑫-薪火相傳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新竹縣寶山鄉
圖片名稱:窯內揮汗

m

佳作 陳鼎鑫-薪火相傳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新竹縣寶山鄉
圖片名稱:窯外打拼

m

佳作 陳鼎鑫-薪火相傳

拍攝年代:2009
拍攝地點:新竹縣寶山鄉
圖片名稱:知足而笑

m

佳作 王國良-農村曲

拍攝年代:2001
拍攝地點:雲林縣西螺
圖片名稱:耕田
圖說:遇上農夫和牛正在耕田。見到農夫辛苦的一面,以後要更珍惜每一粒米飯呢!

一粒米百人汗,農村曲會感動不少人是必然的。農家把鴨隻放到水稻田裡,讓鴨群啄食雜草和害蟲,而鴨隻的排泄物變成水稻有機肥,使稻子更加茁壯、更能抵抗病蟲害,這就是農夫的願望稻子:鴨耕米。
農夫頂著大太陽以傳統人工方式收割,只希望這些稻子能帶來使一家溫飽的財富。風調雨順並不是年年都能有,然而辛勤地耕種,總還是有歡喜收割的時候。我們也下田體驗農家工作,幫忙割稻、打穀,抓起一小撮稻子,使勁踩踏打穀機,在這之前,我從沒看過這麼傳統的收割方式。像這樣舊式的打穀機現在也應該沒人在使用了。
他們說日曬後的稻米較好吃,所以天氣要越熱越好,這樣能趕快收穫。我看著三合院裡農夫辛苦地在太陽底下工作,真的很心疼,而他們這樣勞累,每年的願望都是:趕快收穫吧!

m

佳作 王國良-農村曲

拍攝年代:2001
拍攝地點:雲林縣西螺
圖片名稱:水稻田鴨子
圖說:把鴨隻放到水稻田裡,讓鴨群啄食雜草和害蟲,而鴨隻的排泄物變成水稻有機肥,使稻子更加茁壯、更能抵抗病蟲害。

m

佳作 王國良-農村曲

拍攝年代:2001
拍攝地點:雲林縣西螺
圖片名稱:收割
圖說:風調雨順並不是年年都能有,然而辛勤地耕種,總還是有歡喜收割的時候。

m

佳作 王國良-農村曲

拍攝年代:2001
拍攝地點:雲林縣西螺
圖片名稱:踩踏打穀機
圖說:我們也要幫忙割稻、打穀,抓起一小撮稻子使勁踩踏打穀機。

m

佳作 王國良-農村曲

拍攝年代:2001
拍攝地點:雲林縣西螺
圖片名稱:曬稻子
圖說:日曬後的稻米較好吃,所以天氣要越熱越好。

m

佳作 張玉如-舞台背後

拍攝年代:2008
拍攝地點:台北
圖說:望著背後遮滿天的烏雲,只能努力在大雨來臨前把頂篷鋪設完成。

舞台上精彩的演出總是牢牢吸引觀眾的目光,然而有誰關心過舞台背後的幕後工作者?
劇場是一個集體合作的空間,幕後的專業尖兵是讓演員能夠專心演出的最大後盾。特別是戶外的演出,不論晴雨,所有工作夥伴們必須合作無間:從布景、燈光、音響等技術層面的整合,到隨時應付大自然變化無常的挑戰。他們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演出所需的舞台搭建完成,再三確認所有細節,同時冷靜地解決所有突發狀況。像這樣日復一日在極大的壓力下跟時間賽跑,一切的辛勞只為了成就台上完美演出的片刻。
他們是一群默默奉獻的隱形人,幾乎沒有觀眾知道他們的名字,謝幕時的鮮花與掌聲也從來不是為了他們。但他們是整個劇場工作體系中最重要的小小螺絲釘,全心投入、認真付出的本身便足以令人感動,每一滴汗水、每一個專注的眼神,都像是在演出一場又一場不輸前台的美麗故事。

m

佳作 張玉如-舞台背後

拍攝年代:2008
拍攝地點:台北
圖說:扛著一箱箱的道具,流著一滴滴的汗水!

m

佳作 張玉如-舞台背後

拍攝年代:2008
拍攝地點:台北
圖說:1、2、3,努力地把繩子拉緊!

m

佳作 張玉如-舞台背後

拍攝年代:2008
拍攝地點:台北
圖說:再努力拉一點就可以綁好了!

m

佳作 張玉如-舞台背後

拍攝年代:2008
拍攝地點:台北
圖說:一般人看來像特技表演的高空作業,卻是燈光技術人員的家常便飯,帶著安全頭盔、安全鎖鍊爬上無防護的燈光架上,只為了可以打出最美的燈光。

m

佳作 張玉如-舞台背後

拍攝年代:2008
拍攝地點:台北
圖說:演出即將開始,努力與鋼架奮戰!

m

佳作 林合展-印鈔票

拍攝年代:2008
拍攝地點:苗栗縣竹南鎮
圖片名稱:金紙製作

燒金(金銀紙錢)是台灣漢人特有的民間習俗,一般多應用於迎神賽會、年節拜拜、祭祖、敬鬼…等場合。燒金的目的主要在於人間想藉此行為(燒金)和神界或鬼靈世界取得溝通。老店金銀紙銷量現在雖遠不如前,但老師傅堅持品質,生產的金銀紙仍堅持使用錫箔人工,遠比東南亞進口的品質好上許多,現仍有各地識貨者遠道捧場;然而「老師仔」依舊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以手工完成,見到的是堅持、是傳統,遺憾的是究竟還能維持多久?一張張紙錢製作著,或許阿公阿嬤才是最懂得敬神祭祖的虔誠。
與老師傅言談間,每當提及他的堅持,顯現出的是驕傲、是得意,卻往往在談到傳統產業被進口便宜貨衝擊下逐漸蕭條時,又深深感到老師傅的無奈與落寞。期盼在注重經濟、科技發展的情形下,也能留點心在維繫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畢竟自己的文化必須要在地人才能留遠及傳承。

m

佳作 林合展-印鈔票

拍攝年代:2008
拍攝地點:苗栗縣竹南鎮
圖片名稱:金紙製作

m

佳作 林合展-印鈔票

拍攝年代:2008
拍攝地點:苗栗縣竹南鎮
圖片名稱:金紙製作

m

佳作 林合展-印鈔票

拍攝年代:2008
拍攝地點:苗栗縣竹南鎮
圖片名稱:金紙製作

m

佳作 林合展-印鈔票

拍攝年代:2008 <br>拍攝地點:苗栗縣竹南鎮 <br>圖片名稱:金紙製作

m

佳作 周芸毅-傳統產業的新活力

拍攝年代:2009-2010
拍攝地點:彰化縣
圖片名稱:芳苑牛車 芳苑海邊
圖說:村長的弟弟說,這邊的牛跟著他們已有二、三十年,現在很少用牛車了,只好拿牛車來發展觀光,這也是漁民在面對困境時的另一種選擇。在蚵田以外的產業上,又注入了觀光景點的新活力。

m

佳作 周芸毅-傳統產業的新活力

拍攝年代:2009-2010
拍攝地點:彰化縣
圖片名稱:芳苑牛車 芳苑海邊

m

佳作 周芸毅-傳統產業的新活力

拍攝年代:2009-2010
拍攝地點:嘉義縣新港鄉
圖片名稱:嘉義縣新港鄉 源發號醬油
圖說:老闆人已八十多歲,但卻是小弟我見過願意配合攝影、意願度最高的一位。(這位老伯身體相當硬朗,也相當的好客及親切喔!)源發號醬油已經傳承到第四代,現在都是年輕的兒子在做,不過因為這裡的製醬已是多年的老品牌,所以一到假日,也有相當多的遊客來此休憩、觀光,間接繁榮了地方,創造出新的產業活力。

m

佳作 周芸毅-傳統產業的新活力

拍攝年代:2009-2010
拍攝地點:台南縣關廟
圖片名稱:台南縣關廟 馬家意麵
圖說:這個地點不是很好找,記住關廟鄉中山路(全關廟的最大一條路)一直走,走到快變小路時,在左手邊有一家國小的附設幼稚園,再直走約50公尺,就可以看見有「馬」字的關廟麵招牌。老闆人很年輕也很好客,進入拍攝時先跟老闆打聲招呼,也順便可以跟老闆借梯子(是很高的梯子。有了這個梯子,真的是神兵利器)。另外,這個點非常適合背包客式的旅拍方式,也是全家大小觀光旅遊的好地方。

m

佳作 周芸毅-傳統產業的新活力

拍攝年代:2009-2010
拍攝地點:嘉義縣溪口鄉
圖片名稱:嘉義縣溪口鄉 製竹簍
圖說:老闆人非常親切,只要不妨礙工作,老闆很願意讓人拍攝。這個點相當適合旅遊拍攝,而且從星期一到星期六,他們都有工作。拍攝時間從早到下午,都相當合適。

m

佳作 周芸毅-傳統產業的新活力

拍攝年代:2009-2010
拍攝地點:台南縣北門鄉井仔腳
圖片名稱:台南縣北門鄉井仔腳 鹽田
圖說:鹽田的工作人員正在抽鹽、推鹽。這是一個由傳統產業轉型成功的好例子。只要代代相傳的信譽不變,守護家園的熱情不變,對於這塊土地的堅定信仰不變,傳統產業是不會沒落的!而您越有機會去了解它、欣賞它、甚至挖掘它,自然而然,您就會更看得見這個產業的活力,也會更有不同的面向,會有更深刻的了解呢!天佑台灣!

m

佳作 蘇佳宏-蔗燻飛魚

拍攝年代:2007
拍攝地點:花蓮石梯坪
圖說:四合一賣場:店面加工廠加客廳加住家。精美的看板上面,左右兩邊是雨傘旗魚,中間是飛魚、飛虎魚和炸彈魚。

「蔗燻飛魚」就在石梯坪漁港外的濱海公路上,靠著地利之便,能夠拿到源源不絕的現流仔新鮮飛魚,經過宰殺、清洗、鹽漬,加上八小時以上細心煙燻熟成,變身成為風味絕佳的飛魚干。
其實飛魚並不好吃,快速肌充滿血紅素,讓肉質有鐵味、乾澀且腥味重,是最便宜的魚。但是經過鹽漬和煙燻轉化做成魚干,讓腥味變成濃濃海鮮味,鎖在魚干裡頭能夠久放儲存,無論當零嘴還是燉湯頭提鮮皆宜,最搭的就是煮成充滿原住民風味的「芋頭飛魚干粥」了。  
這是間原住民經營的小店,我們在漁港遇見了老闆娘夫婦,循著港邊往外走到省道邊的店面,店面加工廠加客廳加住家,四合一的原住民小店風格,棚子下海風徐徐,家人在圓桌邊聊天,一伙小朋友們跑來跑去玩耍,老闆一邊顧爐火,一邊和我們這些「死觀光客」聊天搏感情,也透露漁源枯楬和漁民討生活的難處。
在一個遠離市場的鄉間漁港,老闆利用在地資源,發揮巧思和技術,就這麼做起獨到生意,撐起了家計,也成為石梯港邊的好風光。

m

佳作 蘇佳宏-蔗燻飛魚

拍攝年代:2007
拍攝地點:花蓮石梯坪
圖說:三層的燻箱,老闆娘的功力就在於把不同蒸燻階段、不同厚度的魚調整到適當的位置。

m

佳作 蘇佳宏-蔗燻飛魚

拍攝年代:2007
拍攝地點:花蓮石梯坪
圖說:雖然只是鐵皮屋和竹棚,加上美麗的手繪看板和手工飛魚裝飾,多了點細緻和故事的「fu」,就變得不一樣了!

m

佳作 蘇佳宏-蔗燻飛魚

拍攝年代:2007
拍攝地點:花蓮石梯坪
圖說:觀光客參觀過製程,試吃過魚干,結帳時問的都是:「剛剛試吃的xxx魚是哪一包?」

m

佳作 蘇佳宏-蔗燻飛魚

拍攝年代:2007
拍攝地點:花蓮石梯坪
圖說:把飛魚仔細剖開來清洗,接下來要送進鹽水醃漬。